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医者风采 >> 正文

再接再厉 再创新成绩

发布时间:2015年5月18日

到达拉西迪亚省立医院已是半年多。自踏上援摩医疗的征途的那一刻起,全体医疗队员就克服着各种工作、生活上的困难,在摩洛哥生活条件最贫穷、生活环境最艰苦的沙漠、戈壁竭诚为当地人民服务,以优质的医疗援助,为当地医院的外科系统撑起了大半壁“江山”,赢得了摩洛哥人民的信赖与爱戴。

截止4月底,医疗队共接待门急诊11992人次、住院病人6209人次,完成大小各类手术和操作1544例、重大抢救49例,以及各类麻醉381例,无一例重大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工作量名列八支援摩医疗队之首。在总队部半年一次的总结会上,嘉定援摩医疗队以其出色的工作,以及最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最快适应摩洛哥工作生活等良好的工作作风,而受到总队的高度肯定。

在拉西迪亚省立医院,妇产科工作量极其繁重,每个值班班次都会做上5到10台的剖腹产、急诊妇科手术,通宵手术是常态。由于摩洛哥妇女都会多次生产,剖腹产之后再次分娩很容易出现子宫破裂,这样的急诊病人每月都会遇到2到3名。到目前为止,三名中国医生接治的产妇未发生一例死亡,其中,朱莲萍主任还帮助摩方医生成功抢救2例子宫破裂大出血,受到摩方医生的高度评价。

在两位普外科医生的记忆中,已是记不清参与过多少次重危病人的抢救了,在他们的工作日志上清晰的记录着,肝脾破裂、消化道穿孔、肠扭转并发中毒性休克……等病人的抢救,每一位病人都顺利康复。由于腹腔镜微创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深受摩洛哥病人喜爱,90%的胆囊炎、胆囊结石都是通过微创手术而康复,以至于预约手术时间都要排到半年以后。而且医疗队中没有小儿外科医生,所以普外科还要承担部分小儿外科的诊疗,这在无形之中加重了普外科的工作量。今年4月底的一个深夜,送来一位心脏刀外伤合并心包填塞的病人,由于医院没有胸外科医生,而情况如此危重的病人根本不允许转诊,一旦转诊,必死无疑。医疗队召集所有值班的外科医生,包括摩方的3位医生,紧急讨论治疗方案。摩方医生明确拒绝手术,普外科李鹏医生力劝立即进行手术,并挺身而出,果断手术,成功抢救了病人。事后,受到了摩方医护人员、院长及卫生厅长的高度评价,“中国医生好样的。”

骨科汤红伟医生是援摩医疗队中法语学习最好的之一,来到摩洛哥不久便很快与摩方医护人员有了很好的交流,当得知仅仅学习了4个月,就能说出这么流利的法语,摩方人员都跷起了大拇指;泌尿外科李强医生与B超室紧密合作,开展B超引导下的前列腺穿刺活检,提高前列腺癌的确诊率,同时成功地开展了膀胱癌手术;眼科患者多,每天门诊有近百名患者,并有多台手术,眼科张德玉医生硬是克服了仪器设备差、工作繁忙等困难,在完成门诊工作之余,顺利开展各类眼科手术;耳鼻喉科杨栋医生在诊室条件差、没有基本的设备配置情况下,就靠着从国内带来的便携式内镜,完成门诊任务,并解决不少的疑难病例;麻醉科祝义军医生一直担任监护室医生(Reanimateur),这在拉西迪亚历届医疗队中是史无前例的,既要担任中心监护室的工作,又要参加内外科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闲暇之余还要参加中心手术室的麻醉,过硬的技术和不辞辛劳的工作态度受到了摩方医护人员一致称赞。

工作中,医疗队是个紧密合作,特别能战斗的团体;生活中,更是处处体现着一个大家庭式的和谐与温暖。队员们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经常一齐动手做各种馅味的包子、馒头,并成功做成了豆浆、豆腐,改善伙食。女队员还经常做蛋糕、面条,为队员们解馋。以中医院杨栋为首的几名男队员,把菜地打理的井井有条,在前医疗队开拓出的菜地上又开垦一片荒地,把菜地总面积扩大到了一亩左右,做到了80%的蔬菜能自给自足。为丰富队员们的业余生活,队里还经常组织卡拉OK、健身锻炼、乒乓球比赛等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遇到有队员生日,医疗队的队员们会一同庆贺,呈现出别样的家的温馨。

每个周日的晚上,医疗队还会定期开总结会和进行各种学习,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讨论和处理,同时反复强调:我们身处万里之外非洲,必须遵守各项规章制度,适应这里的工作态度、工作程序、工作方式以及生活习惯。把“守规矩、快适应”成为全体队员的共识。队员们的各个闪光点,以及工作经历和体会都会及时记录,并在《援摩通讯》上发表。同时,为更好开展援摩医疗工作,医疗队还经常与医院领导协商解决医疗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与卫生厅保持联系,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

 尽管医疗队在半年的援助医疗中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受到了当地人民的肯定与欢迎,队员们纷纷表示,将继续发扬“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精神,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再接再厉,不辜负祖国人民的期望,不断改进医疗队各项工作,把援外工作做实做细做精,再创新成绩,为当地百姓造福,为嘉定区卫生计生系统争光添彩。

 

 

 

(嘉定援摩医疗队队长 姜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