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医者风采 >> 正文

中医看蝉

发布时间:2016年7月18日

夏意正浓,窗外树梢上蝉鸣声声,数十载的地底尘封,一朝破土,成为这个季节最强的生命力。

蝉在古人眼中,代表了君子高洁之意,唐代虞世南一首五言托物言志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就说明蝉攀于枝头远离浮尘,只以树汁露水为食,正可谓出淤泥而不染,不阿谀奉承权贵。

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同志们,你们可知道,金蝉脱壳的外壳,竟也是一味常用的中药,名为蝉蜕。古人经过长期的“人体药物试验”,将蝉蜕,以蚱蝉之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体轻,中空,易碎,气微,性味甘、寒,为辛凉解表药;具有疏风清热、明目退翳、透疹止痒、镇惊解痉、利咽消肿等功效。临床上可治疗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咽痛音哑,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障,急慢惊风,破伤风,小儿夜啼不安。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蝉蜕具有抗惊厥、镇静、镇痛、解热、镇咳、祛痰、平喘等作用。

蝉的鸣叫亦是独特,叫声明亮激昂,正有“无求于世,不平则鸣;鸣则萧然,止则寂然”之意。关于蝉其他有趣且形象的寓意,例如,蝉与“缠”同音,将蝉挂于腰间,有“腰缠万贯”之意,蝉成为了收藏或随身佩戴的吉祥之物,深受古人甚至现代人们所喜爱。

(区中医医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