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医者风采 >> 正文

特殊病房的特殊温情 —— 记“嘉定优秀女性集体”南翔医院ICU病房护理组

发布时间:2017年3月29日

6c37d80103784daeadd8a12223169aa2.jpg

【编前语】 ICU(重症监护病房),是收治各种危重病人的特殊病房,给人以神秘感。由于病人病情危重、家属不能陪护等原因,注定了这个病房护理组有着不一样的辛勤与付出。

南翔医院ICU护理组由15位平均年龄30岁左右姐妹组成,承担全院危重患者的抢救治疗、观察护理工作,年救治300余名重危患者。她们用辛勤交出了一份份出色的答卷,用无私谱写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在今年嘉定区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106周年大会上,被授予“嘉定区优秀女性集体”。

让我们一起来走近她们,聆听她们的故事……

80多岁的钱大爷,因急性脑梗发作,入院时呼吸衰竭,神志昏迷,生命垂危,经过抢救,渐渐从昏迷中苏醒。但由于气管切开接上了呼吸机辅助呼吸,老人无法说话。他的需求和表达,只能通过观察、比划来猜测。病痛的折磨使他的脾气急躁,一旦两次猜不对,就会赌气不配合治疗。每当此时,值班的护士就会小心翼翼进行护理,并通过按摩、擦背、翻身等护理,用手感温度传递给他以安慰和鼓励。

无意间得知老人喜欢读书。姐妹们当即找来了小黑板,在上面写道:大爷您好,我们都是您的孙女,有什么需求写出来,我们乐意为你做。不想,大爷看到字后脸上立即布满了笑容,这是他自入院以来第一次笑。在姐妹们亲人般的护理下,老人的要求反而越来越少了。有时他会在黑板上写道:“不需要什么”、“你们好好休息”……等字句。

出院时,老人把小黑板递给了来接他出院的儿子,上面写着:她们对我像亲人,比你细心比你耐心,我本不舍得出院,但为了不再麻烦她们,我们今天还是走。看得出来,大爷在写这几个字时是花费一番心思的,字体比平时更刚劲有力。瞬时,在场的人眼中都泛起了泪花。

重症肌无力是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功能障碍所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无力和易疲劳,严重时出现饮水呛咳、吞咽困难、抬头困难等。

作为一名四肢健全,身体健康的人,永远无法体会病痛者的痛楚。看到年仅40,患上重症肌无力的顾女士,抬一下手臂都是一种奢望,转脸看看亲人都困难时,姐妹们的心被深深刺痛了。由于无力说话,顾女士所有的意愿都只能通过眨眼、努嘴来表示。有时姐妹们猜不出她的意愿,她连发脾气的力气都没有,只能闭着眼睛落泪,这种痛苦足以让人崩溃,可是她无力崩溃。

感受着心像针扎一样的难受,姐妹们唯有全天加强护理,24小时不离左右。虽然,她的病无法治愈,但她在ICU住院的这段日子里,却与姐妹们碰撞出了心灵的火花,彼此心有灵犀。一个眼神便心领神会;一个动作便心知肚明,让顾女士度过了一段安然舒适的日子。离开病房时,她的家人拉着护士的手激动地说:“真是难为你们了,你们个个练成了哑语专家。”顾女士也使出浑身力气,伸出了大拇指。

“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姐妹们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去年初,一位因脑部出血而昏迷路旁的“三无”男性病人收住进入病房,满身的脏、臭,足以吓退所有人。见状后,当班护士二话不说打来热水、买来香皂,擦洗了起来,并为他换上了洁净舒适的衣裤。

经过两天的精心治疗,病人脱离了生命危险。随后的日子里,他的一日三餐,统统由姐妹们承包了,各种水果也从不曾断档过。由于,神志还不很清楚,连姓啥叫啥,啥都想不起来。“家人找不着他肯定也焦急万分”,于是,及时联系上他的家人成为了姐妹们这几天的最“着急”。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番不小的折腾,终于与他的家人取得了联系。原来,这位50多岁的病人,一直患有高血压,前几天早饭后出门散步,突发脑出血而昏迷在路旁,被当地警察送到了医院。匆匆赶到病房的家属甚至没顾得上先看病人,而是拉着医护人员的手连声道着谢。

每每回想起这一幕幕感动,姐妹们意识到的是自己更大的职责、更神圣的使命感,无需理由,只为着:病人需要我们。

鉴于这份职责与使命,姐妹们无时无刻不对自己有着更严格的要求更好服务病人。为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练就过硬的护理技能,多年来,护理组坚持定期开服务分析会,针对新出现的服务问题作深层次分析,纠正不足,推陈出新,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每月的一次护理查房,每天晨会的业务学习……已经成为护理组的学习常态。在每次医院组织的护理“三基”、“专科”考试及操作技能比赛中,屡屡创下好成绩。坚持岗位练兵,在实践中增长才干,让ICU护理组的姐妹们个个练就了过硬的业务技能,能在急、难、重、险的工作中从容应对。

“在ICU工作时间长了,确实会把患者当成了自己的亲人”、“为他们的康复而高兴,为他们的病痛而难过”……每每护士长说起ICU的工作,总有着那么多的感慨。说出的不仅是她的真实感受,也说出了全体姐妹们的共同心声。

(南翔医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