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CP是何方神圣?它还有一个拗口的中文名字,叫做——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今天,我们就来揭开ERCP的神秘面纱,一睹它的芳容。
ERCP是目前胰胆管疾病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让胆结石患者不用再开膛剖腹,只需通过直径几毫米的内窥镜就能完成胆总管结石摘取、支架放置、胆道疏通等复杂手术。以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而很深受病人的欢迎。
ERCP主要依靠携带摄像功能的内镜管道进行操作,精良的设备、专业的团队,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的基础。ERCP术是在一个不间断释放辐射的独立操作室内进行。手术过程对于患者而言,就如同做了一次X线影像检查,但对于长年累月工作的医护人员来说,势必会遭受射线伤害的累积,久而久之对身体的伤害是不可避免的。
尽管射线来袭,但责任在肩。在区中心医院普外科,就有这样一群“铠甲勇士”,他们身披铠甲,无惧无畏。战士们的“铠甲”主要由铅衣、铅帽、铅背心、铅围脖、铅腰带等组成,为他们阻挡射线来袭。而光这一身铅衣就达20多斤重,不仅沉重而且闷热,穿上这身“铠甲”,还要坚持完成一小时乃至数小时的手术,所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一台手术下来,汗水浸透衣服,却被铅衣裹在里面,整个身体都是冰凉的。
去年5月,区中心医院急诊收治了一例重症胆管炎病人,高热、腹痛、神智模糊不清。初步CT检查显示,患者胆管已被大量结石阻塞,必须马上手术解除梗阻,留给医生的时间着实不多了。如果开腹手术,创伤极大,且还得撑过术后恢复这道难关,显然,ERCP微创取石成了唯一的首选。然而,患者因感染性休克造成凝血功能严重下降,一旦出血,ERCP微创下很难止血,手术风险非常大。普外科副主任医师苏进根认为,时间已不在医生手里,但手术至少能给患者一次机会,即使冒险也要做。晚上8点,普外科主任医师王建平带领ERCP小组立即组织开展抢救,手术终获成功。而此时,医生们已被铅衣压得喘不过气来,早已汗流浃背。
还有一次,一位95岁高龄、患有重症胆管炎的老太太在家人陪同下来到区中心医院就诊。当时,老人重症胆管炎已引起高热,且伴有高血压、糖尿病、脑梗塞等多种合并症。考虑到老人的实际情况,如果行开腹手术或上全身麻醉对老人的创伤极大,也不利于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再三斟酌下,王建平主任决定采用局部麻醉下行ERCP术。手术方案确定后,王建平携普外科主治医师沈江波等人连夜为老人进行手术。手术过程中,因患者局部麻醉,极其不配合,医生们只能一边安抚患者一边进行手术。手术中又碰到十二指肠畸形,胆总管开口过长、狭窄等诸多困难,都在团队齐心协力下被一一克服。成功手术后,家属们不胜感激。
据悉,区中心医院ERCP小组成立至今已十年有余,累计开展ERCP手术2000余例。这不是一个枯燥冰冷的数字,它意味着2000多名患者解除病痛后重拾了幸福笑容。
(区中心医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