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医者风采 >> 正文

【“十佳护士”二】做个老人满意的好女儿

发布时间:2017年6月14日

1c57dcc8502a43408ca329c858a401d7.png

都知道老年护理病房的护理任务极为艰巨,因为,入住这里的老人不但大多伴有各式各样的慢性病,且在生理、病理、心理等方面都处于衰退阶段, 再加上老人心理变化而造成性情固执、任性、不易合作等,无不是对护理的挑战。

作为迎园医院老年护理病房四病区护士长,印晓兰自然有着更为切身的体会,也为此付出更多。

十七床的赵阿婆,已九十岁的高龄。尽管唯一的女儿已退休在家,但实因健康原因而难以来医院看望母亲。再说,不见女儿来看望的老人竟闹起了情绪,不肯配合治疗,动不动就发脾气,连“室友”们都意见极大。

看着老人,印晓兰在深表理解的同时,更上了一份心。除了加强日常的关心、日常的照料,印晓兰联系到了老人的女儿,在了解了女儿不来看老人的原委,都是一些琐碎家事后,印晓兰还是决定管起这份“闲事”,做起了老人女儿的思想工作来。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几乎每次,电话都会打到手机电板发热,“最长一次,足足讲了近一个小时”印晓兰如是说道。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番“死缠烂打”的劝说,女儿终于走进了病房,解开了这对母女的“情结”。

说起印晓兰的热心,有个小故事至今常还常常被提起。张大爷与李大爷邻床,起初两人倒也太平无事,可时间一长“矛盾”就来了。李大爷嫌张大爷烦,而张大爷老师觉得李大爷盯着他,让他睡不着觉。两人像小孩一样打起了“口水仗”,一言不合,竟动起了手。李大爷“被打”吃亏的消息很快传到家属耳中,自然,家人就找印晓兰“讨说法”。

当天是星期日,难得完完整整过个双休日的印晓兰,还是接到电话就赶到了病房。整整一下午,印晓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站在双方的角度,做着各自的工作,并终于平息了这场风波。

热心加上细心、贴心,老人们都把印晓兰当成“女儿”。巡视病房时,常常会有老人硬塞个橘子或是几颗糖,而每每这时,印晓兰总会像女儿般听话,不扫老人兴,过后再悄悄地放回老人床头柜。病区共收住了134位老人,有人给她算过这样一笔账:如果每个人看上一眼,聊上一句,一圈下来,最快也得三刻钟的时间。但她从没有因忙碌而把时间“缩水”,甚至拉下过一个人,把最好的耐心、最好的脾气都给了老人们。

“最开心的是老人们把我当成女儿。”印晓兰发自内心地说道。老人们也认定了这个女儿,只要是一有空闲,就会拉着她说说开心和不开心的事、聊聊过去年轻时的事。也是为了能当好病区老人们的“女儿”,印晓兰倾注了全部的爱。

由于老人牙口不好,自然吃饭就吃得慢。于是一到用餐时,印晓兰再忙也会看着老人吃饭。遇到几个需要特别护理的老人,她总会亲自上阵,替代护工阿姨,为老人喂饭。“护士长经常是喂老人吃饭,而错过了自己的吃饭时间。”病房的姐妹们,已是习惯了在食堂用完餐后为印晓兰带饭到病房这件事。

“老人的吞咽功能较差,吃得慢一点没有关系,但千万不能因喂食不当而发生食物窒息的情况。”印晓兰常这样对护工阿姨们这样说道。对于难得来病房给老人喂饭的家属,印晓兰常常是“一百个不放心”,总会像“老太太”一样,反反复复叮嘱“小心,慢一点”。有一次元宵节,尽管反复叮嘱,可家属因喂食不当而造成窒息的情况还是发生了。

那天,一直里喜欢汤团的秦阿婆,见女儿特地给带来了汤圆,就急着解解馋,一口吞下了一个汤圆。没想到的是,由于汤圆的粘性和较大的个,卡在了喉咙口,上不上、下不下,喘不上气的老人顿时脸憋得通红,可就是没有力气喀出来。一下子慌了手脚的女儿,叫起了“救命”。

这一切发生在电光火石间。闻声赶到床边的印晓兰,容不得太多考虑,也根本来不及准备抢救物品,情急之中,毫不犹豫地将手指塞进了老人嘴里,扣出了汤圆,避免了一次因窒息而造成的悲剧。一时间,用手指扣出汤圆的故事成为了家属们的美谈。

从零三年踏进老年护理病房,转眼间已是有十多个年头,一路走来,无论是在同事的眼中,还是在家属们眼中,印晓兰变得只是容颜,不变的是她希望能做个每位老人满意的好“女儿”的初心。     

(迎园医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