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6年毕业于嘉定区卫生学校踏上护理岗位的那天起,金艳就把自己的青春交付给了她所热爱的护理事业。当一名白衣天使,用无私的奉献为患者架起生命的桥梁……是她事业追求的航向,执着前行的动力。
转眼间,金艳在护理岗位上耕耘了21个年头,一路走来,踏实、奉献、微笑、真诚……不仅是同事和病家的赞美,更是她热爱护理事业,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一个个真实的写照。
全身心扑在护理工作上的金艳,把医院当作家,把病人当作了家人。2003年,医院整体搬迁之际,正值金艳休产假在家,她“身在曹营心在汉”,随时关注着医院的搬迁工作。得知科室人手不够,她说服了家人,加入到了“搬迁大军”中。打包整理物品、做好转运病人的解释……全然忘记了还在“坐月子”。一句“没有关系,我行!”拒绝了不知多少同事们“这个很重你不要搬”、“时间差不多了,宝宝要等你‘吃饭’了”……的劝说。“回到家中,累得都不想动。”尽管爱人和家人心疼,但却都默默地支持着她。
金艳知道,作为一名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仅有服务的热情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护理技能及业务素质。刚进医院,还是一名懵懂的小护士时,曾有人这样“教导”过她:进了医院即端着了铁饭碗,工作过得去就好了。护士就是打打针、发发药,做的再好也是个护士。然而,金艳并没有听劝,而是以勤勉踏实的脚步,走好着每一步路;以兢兢业业的态度,做好着每一件事。甚至对自己的要求有点“苛刻”。把别人玩耍、娱乐的时间,都用在了巩固护理基础专业知识及苦练技能操作上,先后完成了护理学大专及本科学业……在她看来,只有掌握更扎实的护理理论知识,更多的护理操作技能,才能服务好病人。长期的临床工作,将金艳历练成一名护理骨干,也正是这些扎实的业务基础和临床能力,让她成为了公认的“全能手”。
2006年,金艳担纲起了急诊科护士长。急诊面对的都是急、危、重症的患者,病情复杂多变,且急诊科室多、环节多,无疑对她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注定着她要付出更多。于是,她对自己的要求也更高了一层,尽快完成从“一专”到“多而专”的转变。上任伊始,按照最新的要求,金艳重新整理了急诊的全部抢救流程,并与同事们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反复商榷、推敲,甚至亲自预演一遍,走一遍流程,对不合理就推翻重新来过。
全身心地扑在了工作上的金艳,每天第一个到科室,巡视一遍再安排当天的工作,常年如一日。遇到重大抢救更是冲在第一线,就是节假日,抢救始终是她“冲锋”的命令。“没有一次重大抢救她不到场的……”同事们由衷地敬佩着金艳如此“拼命”的敬业精神。
急诊常常会收治一些病情不明、满身脏臭不堪的“无名氏”病人,而每每此时,擦身换衣、安排治疗,特别是遇到无名氏患者病重不治时,为他们换上干净衣服,有尊严的离去,对于常人来说似乎有点难以应对,但对于金艳来说却是习以为常,因为她心中装着病人。有一位高位截瘫病人,褥疮创面深可见骨,散发的恶臭足以把人熏倒。看着金艳每次细心的换药,甚至在他严重便秘时,一次次的灌肠通便……“连我们都做不到。”家人常常如此感叹,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熟悉金艳的人都知道,她不但是个时刻充满正能量的“小太阳”,更是个喜欢接受挑战的人。时任大内科科护士长,兼任三病区护士长的她,积极响应倡导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带领姐妹们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成为嘉定区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从“功能制护理”到“责任制整体护理”的模式创建,从“干多干少都一样”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不劳动者不得”的绩效改革,探索着精细化护理,让患者和家属放心、满意,使科室的陪护率大大下降,达到了三级医院的水平。并探索创新出了“橱窗食物展示”、“健康教育手册”等全新的宣教方式,实现了对患者全面健康教育。
金艳常这样对姐妹们讲:护理工作中的一言一行,都维系着无数个家庭的幸福和安康。所以,我们更需要的是认真、再认真,耐心、再耐心。
如今,身为护理部副主任,负责医院护理安全管理,“铁面无私”的管理风格,在让姐妹们领略护理工作严谨的同时,更影响并激励着她们的前进与成长。
(区中心医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