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医者风采 >> 正文

浅谈对医务社工的些许理解

发布时间:2017年10月19日

我是一名刚刚进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的新人,从未想过“医务”和“社工”这两个词汇在如今也能结合在一起,因为在我的认知里,医院里也许就只有医生、护士和护工这些人员组成,在听了来自北京安贞医院刘东医生关于“医务社工”的讲座后,我对医务社工这一个新认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医务工作本身也有了更深入、全面的了解。

讲课人刘东医生身兼多职,安贞医院心脏外科主治医师、鼎泰健康创始人、北京春苗儿童救助基金会理事长……多重的身份中,中国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可能更贴合他今日讲课的主题。他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将原本要花费六百多个小时学习的知识压缩成了两个多小时的精彩讲课,让我受益匪浅。

医务社工,专业解释为综合运用医务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方法,为有需要的个人、家庭机构和社区提供专业医务社会服务,帮助其舒缓、解决和预防医务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的职业活动。在听完讲座后,我更愿将这一群体理解为医生的助手,护士的伙伴,病人的朋友,社会工作的组织者、联络者。现在医生的工作范围已不仅仅是开药、做手术等专业工作,更涵盖到为病人提供各方面咨询,计算诊疗费用,疏导压力等,其中很大一部分应属于医务社工的工作范畴。“北京医务社工能够为老人一年内减少一万多的不必要开支、有医务社工帮助治疗的三高患者各项数据都好于没有社工帮助的患者”,讲座中这些真实的数据都说明了合理规范地区别开医生、护士与医务社工的工作,不仅能够对病人正确就医、提前预防与后期康复起到极大的帮助,节省开支,为病人带来看得见的福利,还能有效缓解医生、护士等其他义务工作者的工作压力,提升医院效率,减少医患矛盾,构建起医生与患者之间和谐友好的交流桥梁。

医务社工更需要专业知识的支撑,显然,相较于普通社区社工,医务社工对工作有更高的专业要求,虽然刘医生强调医务社工不需要像医生一样懂得如何开药,做手术,学习如何看病,但是医务社工必须对社会资源、医疗政策、基础的疾病防护等知识有所了解,帮助患者作出决策,更多的时候还要学会运用一些心理辅导帮助患者、患者家属、甚至是医护人员。

医务社工更需要意识和责任到位,常说做医生最重要的是一颗责任心,医务社工作为其助手,更是如此。好的医务社工凭借谨慎负责的工作态度,客观尊重的处事方法就已给病人留下了好印象,同时也需要站在病人的角度看待问题,找到与病人良好互动的切入点,体现出医院的人文关怀。医务社工的工作并不简单,这些离不开对这份工作的热爱与坚持。

讲座让我认识到,如何更好的发挥医务社工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而现实的情况是一般就诊的病人可能并不知晓有医务社工的存在,一个比较新颖的工种被人所熟知少不了一个循序渐进、慢慢推广、逐步规范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社会是必不缺少的推动者、倡导者,政策法规、财力是保障其落地开花、顺利运行的助推器。

当今正是深化医疗改革的关键时期,我们的身边已经有像刘医生这样的人投身到这个行业中,相信不久的将来,医务社工的普及会让每一家医院成为有温度、有人情味的医患之“家”。

 (外冈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邵瑜嘉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