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首届“上海市十佳社区护士长”获得者 江桥社区卫生中心护士长 顾迎春
2002年7月,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护理系的顾迎春,先后在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妇产科、胸外科、泌尿外科、急诊、介入科工作,并担任内科护理总带教。五年后,踏上嘉定这片热土,来到江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先后担任江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护士长、护理部总带教、护理中心主任(总护士长)。
一路走来,顾迎春勤奋好学,注重知识更新,积淀起了扎实的专业技术水平。也因此而先后取得了临床护理教学护士、护士长、总护士长岗位培训,以及老年照护A类评估员等专业证书。
2012年,工作出色的顾迎春走上了护士长管理岗位,成为了中心最年轻的护士长。
走马上任后,顾迎春把全部的精力与时间扑在管理上。到门诊检查护理质量,发现临床护理不到位的地方,成了她每天的必修课。特别是听取病人的意见和建议,更是成为她改进工作、提升管理的重要抓手。每每遇到病人在与她的闲聊、叙旧时,不经意间表达出对点点滴滴不足和改进建议,是她最为看重的,始终用感恩的心对待病家的信任,鞭策自己更好为患者服务,用她的知心、善心、耐心,让病家安心、放心和开开心心。
尽管作为一名有着丰富社区护理管理经验,有着出色护理工作能力的社区护理管理者,顾迎春却从未有过丝毫的懈怠,全身心的投入,始终以病人的需求为目标,在工作上不断追求着更大的进步,更大的提升。积极参与社区护理“一专多能”业务培训,带领团队进行社区护士“一专多能”探索实践,从不以一个管理者的身份而高高自居。
2013年,随着中心社区团队医生服务的开展。顾迎春利用业余时间,主动下社区,在加强社区护理管理的同时,竭诚用自己的所学所能,为辖区居民提供带有温度的服务。金耀南路300弄的葛桂英老人,脑梗后长期卧床。由于疾病的原因,不能很好的控制尿意,加上下床的不便,被留置了导尿管。留置导尿管的放置尽管解决了老人尿床的问题,原本由于经常尿床而致使长期受压的皮肤经常潮湿而导致褥疮的情况得到了控制,但定期需更换导尿管,以防止尿路感染,又成为了家人的一大难题。“脑梗后根本不能动弹,加上偏重的体重,到医院里去换一次导尿管,抬上抬下,绝对是对我们体力的一次考验。”第一次更换导尿管的场景,至今让家人记忆犹新。“而且老人年纪这么大了,真担心路上有个三长两短的……太多困难摆在我们面前。”
“我上门帮你换。”得知这个情况后,顾迎春想都没想,一口承诺了病家,利用休息时间上门为老太更换导尿管。这一承诺,整整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期间,遇到过大风大雨,遇到骄阳似火,遇到过天寒地冻……,但没有一次阻止过她准时上门的脚步。
随着中心“医养结合”工作的推进,顾迎春带着护理团队与封浜敬老院的250位老人结起了缘,为这里的老人们提供长期、连续的医疗服务,成为了她与姐妹们的又一新任务。各项常规护理、各类院感控制、各种消毒隔离……,乃至护理员的护工培训,无不倾注着顾迎春的全部。
本着服务无止境的原则,顾迎春远远不满足于现状。在她的倡导与引领下,中心不断改进着服务流程,积极推行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并形成了一套全新的社区门诊输液预约制护理管理新模式应运而生,在为社区居民带去方便的同时,无论是在安全性,还是有效性上得到了保障。一项项优质、贴心,带有温度的护理服务赢得了病家良好的口碑。
善于总结的顾迎春更是在科研促进工作上下足了功夫。2013年至今参与科研课题5项,其中市级课题2项,区科委课题1项,区委课题2项。区卫计委以第一负责人立项课题1项,区级课题《社区输液预约制与分级分区新模式的建立及效果研究》按时结题,具有明显社会效果。2012年《求医问药》发表论文“小儿门诊静脉输液的护理效果”,2014年《中外健康文摘》发表论文“人性化护理理论在基层护理管理中的应用”,2015年《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发表论文“社区预约输液新模式优化护理管理的探讨”。2016年参加中华护理杂志社举办的全国护理新进展与科研写作研讨班,论文“社区输液预约制与分级分区新模式的建立及效果研究”被选为会议论文并发表。
深知“一花独放不是春”道理的顾迎春,同样在培养人才、带好队伍上下足了功夫。在兼任护理部总带教后,先后带出了PICC维护护士3位,以及符合临床需求的糖尿病管理护士、伤口造口专科护士。
迎得春来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在顾迎春的言传身教下,姐妹们谁都不愿落后,用一份份真诚的感恩之心理解着病人、帮助着病人、关爱着病人。所在班组以过硬的护理技术和优质的护理服务,先后获得了嘉定区“工人先锋号”,嘉定区迎办世博“优秀服务窗口”等荣誉。
迎春生在春季,正是在这样的季节,踏破冬的沉默,穿透春的绿色。像迎春花一般,不畏寒威、不择风土,静悄悄地盛放着。
(江桥社区卫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