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医者风采 >> 正文

为能把所学所能服务藏族同胞而高兴

发布时间:2018年8月27日

8月14日,上海2018年对口支援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的精神卫生防治工作启动。我作为一名精神科医生非常幸运地代表嘉定区参加本次的支援任务,为能把自己的所学、所能带到祖国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服务藏族同胞而感到兴奋,同时又因任务艰巨、条件艰苦而担心不能很好的完成任务而感到忐忑。

 96026a27495b43abb45bdc347f0cf19f.jpg

果洛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腹地,黄河源头,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高寒缺氧,大气含氧量仅为海平面的60%;气候恶劣,干燥寒冷,风沙多,年平均气温在零下5℃左右,最低气温约零下30℃;全州人口203950人,藏传佛教信仰者约占总人口的95%。恶劣的环境,复杂的文化背景,以及语言不通的障碍是援青队员眼前必须克服的难题。

在上海市卫计委副主任赵丹丹的带领下,上海市精神卫生援青医疗队肩负着“青海自治州精神疾病患者筛查、确诊、入网管理,以及把精神卫生与健康知识送到雪域高原”的使命,经过近6个小时的飞行,6个小时的车程,穿越2800多公里后,终于安全到达了青海果洛州。

刚抵达果洛,大部分队员就先后出现了胸闷、头晕、失眠、恶心等高原反应症状,其中两名同志反应较重,一人表现为剧烈头痛,脸色苍白,口唇发绀;另一人表现为呼吸困难、恶心、不停的剧烈呕吐,迫不得已送州医院急救。我也经历了失眠、头胀、流鼻血等高原反应,幸运的是2天后所行队员均慢慢适应了高原缺氧、干燥的环境。

 1794ececc13a4544a6c1652a6678de5c.jpg

每一个困难都是一种挑战,没有一个队员退缩,每个人心里都牢牢记着自己的使命,彼此帮助、相互支持。我与奉贤、青浦精卫同道组成援青第二工作组负责果洛州达日、班玛、久治3个县的精神疾病患者排摸、诊断、治疗,以及县乡医务人员培训工作。3个县之间最短路程175公里,且县乡之间以石子路和泥土路为主,行路艰难、耗时长。组员们强忍着不适,共筛查疑似患者95例,确诊患者54例,走访患者52例,宣教培训工作人员154人。

91c2020672a14800a61d031f5400804f.jpg

在这里我看到了18年未经治疗,被关锁着的精神分裂症患者;3年未经诊治,走在自杀边缘的抑郁症患者;频繁发作的癫痫患者,家人却寄希望于诵经祈福,把包括30余头牦牛在内全部家产捐赠给寺庙以求保孩子健康,让我深深为之震撼。

ffa57d02167e46d68277c4e265f49943.jpg

“来,给我吸口氧气,我和病人多聊一会儿。”这是一名医生在海拔4000米给病人看病时的真实场景。其实不只是看病,讲课更是艰难,随着耗氧量的增加,1个小时的课程感觉特别漫长,组员们说上二、三句话就要停下来做深呼吸,医院的工作人员体贴地把氧气包递过来“老师您缓缓吧”。队员们咬牙坚持着把基本知识清晰完整的传播给藏区同仁。

工作再艰苦,能看到患者及家属希望和感激的眼神,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在达日县一名患者家属的邀请下,我还参加了他家的婚礼。1名患者家属是当地有名的喇嘛,为了表示感谢他3次反复到门诊表示感谢,并写下了“དཀའ་དྲིན་ཆེ,བཀྲ་ཤིས་བདེ་ལེགས།”(谢谢,祝福您)。

首次援青工作短暂而充实,充满了艰难与辛苦,经过此次锤炼,让我意识到精神卫生工作任重而道远,我还有很多事情可做,更加坚定自己的意志,致力学习。

               (区精神卫生中心高存友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