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医者风采 >> 正文

不忘初心 勇于创新

发布时间:2018年9月17日

55a54bf45ae247ceab2bef46e7d44d5d.png

记“十佳医生” 区中心医院放射影像科主任  周 慧

“真是多亏了放射科的周慧主任啊!”术后住在病房康复期间,王先生几乎要对每一位来探望他的亲朋这样感叹一番。“放射科医生又不开刀,你要谢给你开刀的医生才对啊?”对他老是不停口的要谢谢放射科的医生,来探望的人无不表示出极大的不理解。

原来家住嘉定镇的王先生,半年前感到头老是昏昏沉沉的,不时还会有一丝刺痛。一段时间后,又转变成经常性的头痛,只是时而轻微时而加重,吃颗止痛药也就缓解了,所以根本没有引起重视而当回事,还总以为是工作劳累,也或许是颈椎病所致。直到在症状连续几个月不消退后,才在家人催促下来到医院就诊,并在医生建议下接受了头颅磁共振扫描检查,以排除颅内肿瘤的可能。

也是无巧不成书。就在王先生检查的这天,周慧刚巧在磁共振检查室会诊读片。有意无意间,周慧看到显示屏上王先生的检查影像,一个丝稍纵即逝的“疑点”影像,引起了周慧的注意,并敏感地意识到这个极其细微的信号改变有可能是“脑膜瘤”。在再次仔细观察后,当即果断建议当班技师:马上做头颅增强扫描。而随着增强显示剂的缓慢进入,一个微小的脑膜瘤逐渐清晰起来。

“是最及时的诊断,为你赢得了最佳的手术时机。如果再拖段时间,就算被诊断出来,手术效果就不会这样有效了。”“像你这样及其微小的脑膜瘤,幸亏早发现……”听着手术医生如是说,王先生在佩服于周慧丰富临床诊断经验的同时,更生出的是无限的感激之情。

而说起周慧,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2014年4月正式启用的,与嘉定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网,为社区医院提供“远程诊断”支持的“联影-嘉定区域影像中心”。

出门、搭上公交车、挂号、排队、等候、拍片、等候、取片、等候、看片……过去,家住某镇的刘阿婆在当地社区医院发现腰部有些问题,只能前往区中心医院去进行专业的影像诊断,一来一回加上等候,“没四五个小时下不来”。如今,刘阿婆只需在当地社区医院拍好片,在家门口就可以直接享受二级甚至三甲医院的专业诊断。

当这个能让苦恼于“看病难”的社区百姓切实感受到远程医疗带来的便利和实惠的“云端”影像服务模式,辐射到云南德钦县人民医院、青海久治县人民医院放射影像科时,作为科主任的她,义无反顾,带领着放射科影像诊断团队,以及联影工程师团队多次前往久治、德钦,参与平台建设。尽管有着足够的心理准备,但高海拔地区的严重高原反应,还是给周慧来了个“下马威”。想着来时的目的,想着能为那里的百姓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周慧第一时间投入到帮扶工作中,科室建设指导、疑难病例会诊、业务带教、科内培训、全院讲座……帮扶工作的日程排得满满当当,带着她的初心将影像诊断技术、理念,以及多年积累的经验、心得统统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当地医生。培训沟通、制定流程、建立标准、系统调试、平台设置,更是运筹帷幄、事无巨细严格把关。

“主任,歇歇吧。”每每面对同事们的劝说,她总是那句话:我们来这里时间有限,能多做点就多做点。对于她来说,解决受援科室日常技术问题,解决受援医院医技人员继续教育问题,真正让受援地人民群众在本地享受上海的优质医疗影像诊断服务,才是最重要最紧迫的。她把自己的联系方式留给了当地同仁,建起了微信群,全天候二十四小时接受他们的提问、会诊。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细心的周慧发现,不定期派驻帮扶队伍杯水车薪,并不能解决受援医院医疗资源有限、医疗服务能力受限的根本问题,如何实现长期、连续、有效的帮扶,突破培养受援科室医技人才梯队的瓶颈,周慧想到了自己在嘉定区成功实施的联影—嘉定区域影像中心,利用中心的远程诊断、远程会诊、远程教育平台和强大的互联网,架设“云端帮扶平台”。她的这一想法与区卫计委不谋而合。最终,在区卫计委、区中心医院和联影公司的支持下,远程帮扶平台项目于2016年6月完成了初步建设,开创了长效、精准帮扶的新模式,留下了一段佳话。    

 (区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