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医者风采 >> 正文

有一种亲情叫姐妹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9日

安宁疗护病房从来不是奇迹诞生的地方,但因为这里有亲情,足以让生命衰竭的曲线走得更平坦一些。

看着躺在病床上的她,正值如花岁月之际罹患上了“颅内胶质母细胞瘤”。听她姐姐说,患病后妹妹受尽了手术切除治疗、放疗、化疗,中药辅助疗法等等治疗所带来的痛苦。“不容易啊!”“太苦恼了!”话语中满满痛彻心扉般的无奈,更饱含着一位姐姐手足情深的姐妹亲情。那一刻,我湿了眼眶。

由于,近半年来病情进一步恶化,已是卧床不起,有时候甚至还出现半昏迷的嗜睡状态。骶尾部出现了 Ⅲ 期褥疮,家人叫做“压疮”,为让妹妹得到更专业、更好的护理,姐姐把她送进了我们中心的安宁疗护病房。自妹妹住进病房后,姐姐基本是寸步不离的陪伴在妹妹的身边。尽管妹妹的爱人、女儿常常来病房,但照顾病人的事基本插不上手。

年届八旬,放心不下女儿病情的老父亲,时常会来病房看看。每次来,他都会给我们说说姐妹俩的事。原来,11年前,妹妹被查出脑瘤,刚开始,家里请了保姆来照顾患病的妹妹的日常生活,姐姐一有空了就去妹妹家陪妹妹说说话,安慰安慰她。在身体情况允许的时候还带她去公园看看、去超市逛逛。

眼看着妹妹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姐姐连商量都没商量,干脆辞掉了在别人眼中一份不错的工作,而是干脆住在了妹妹家,全心全意,负责起照顾妹妹的责任。缺乏照顾经验,连翻身、擦身、换尿布等基本的护理技能,她都要到护理院去向那里的护工阿姨学;缺乏最基本的医疗知识,她就到认识的医生那里去请教,那段时间里,她随声带着笔记本,本子上也总是写的满满的,只有她自己读的懂的内容。

如今,妹妹大多时候总处于一个半昏迷般的嗜睡状态,偶尔清醒时眼睛就眨巴一下,几乎没有意识。但每逢亲戚朋友来探望,姐姐总坚持着,说:妹妹她懂的。那种不离不弃,认为妹妹一定能再好起来的坚持,并坚持不用护工,一切的一切都要她自己来,着实让人感动和敬佩。

陪护期间,姐姐也经常会给妹妹播放音乐。尽管妹妹偶尔清醒时睁开双眼,空洞的眼神看着她,没有一丝的表达和含义,但或许是姐妹情深,心灵相通的缘故吧。但我相信这来自于姐姐对妹妹的无垠大爱。姐姐总能看得懂,明白妹妹什么地方有点痛、肚子有点饿了、下面的尿布尿湿了……。

由于病情进展,肿瘤压迫的关系,妹妹的吞咽功能出现了障碍,为防止发生误吸导致吸入性肺炎,建议鼻饲管喂食。“不要插管。喉咙里插个管子很难过的……”姐姐拒绝了,也是第一次拒绝我们的建议。

在三甲医院专业营养师的指导下,姐姐从一名“护理专家”又向着“专业厨师”的方向转变着,按照专业营养师的建议,照着食谱变着花样给妹妹做着每天的饭菜,并买来专业的料理机,打碎混合后用灌注器一点一点的“喂”给妹妹“吃”。有时,妹妹“吃着吃着”就睡着了,鼓了一嘴巴就不咽下去,“凤莲吃呀,吃饱了才有力气”“凤莲快吃,吃了病就好了”……边轻声细气的劝说着,边又轻轻拨动着妹妹下嘴巴。好在每一次这样,妹妹还是“配合”的吞咽了下去,最长一次喂饭时间,竟然花了近两个小时,姐姐就这样半弯着腰,累了就蹲下去靠在床边,耐心的喂着慢慢吃饭。宁愿自己没有一个准时的饭点,但决不能让妹妹在每一个饭点上饿肚子。每次,我们给她妹妹压疮伤口换药时,只要妹妹出现一丁点有意识的扭动,姐姐就会在一旁自责自己没有照顾好妹妹,害妹妹要受此痛苦。

空闲的时候,姐姐也会给我们说说她与妹妹小时候的故事。说:小时候姐妹俩就特别要好,整天形影不离,一起去逛街,一起去尝美食,一起去赏花……,一起走过上海的每个角角落落。边说还边打开手机照片相册,看着照片上姐妹俩笑靥如花,我的心紧紧抽搐着,不知该怎么来表达此时的感受,甚至连一句安慰姐姐的话也找不到。

前几天姐姐的女儿结婚,但再忙还是心挂两头,白天忙的实在走不开,就找了个熟悉的老邻居“顶一顶”,晚上一忙完就紧赶慢赶的来到病房。那天,由于实在太累的缘故,姐姐不再像平时一样眯一会醒一下看看妹妹,而是在紧靠妹妹床边的躺椅上睡着了。巡视病房时,看着熟睡的俩姐妹,我默默地给盖上被子,然后蹑手蹑脚的走出病房,尽可能的不发出定点的声音,打扰到她们姐妹俩的“梦中对话”和“相见”。

作为安宁疗护病房的一名专职护士,我觉得还是要找时间好好与姐姐沟通一下,并小心翼翼的问她愿不愿意“放手”?姐姐沉默了很久很久,才轻轻地说道:其实,心理也很早就有了准备,但一想到真到了那一刻,再也见不到妹妹了,难以接受啊。所以,总觉得在有限的时间,妹妹的生命能多撑一天就一天,多一小时就多一小时,因为这样至少能看得到她……。

……,此时此刻,在这样的姐妹亲情面前,任何语言都是显得那么的苍白。年轻的她是不幸的,不幸这么年轻就承受病痛的折磨;但她也是幸运的,有这样一个姐姐精心的陪伴和照护着她,让她这一路都不曾感受到孤独!

 

 

(安亭镇黄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供稿 余欢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