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十佳医生” 安亭医院外科副主任 严卫忠
30年的从医生涯,他累计完成了近3000例手术;20年的默默耕耘,他为科室打造了一块“金字招牌”;10年的精心栽培,他手把手带出了5位业务骨干。他把全部热情投入到救死扶伤的事业,为患者解除病痛,带去希望;他练就一身过硬的本事,以专业的技术知识为年轻医生传道解惑,树立榜样;作为一名优秀的科室管理者,他用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方法,为科室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他就是严卫忠,一名将一切都奉献给了患者和工作的外科医生。
看到过他的人都知道,严卫忠眼角总是带笑,充满着正能量。熟悉他的人都知道每周二总会有些老病友们专程来挂他的专家号,和他聊天拉家常。家住玉兰二村的周阿姨就是其中一位常来门诊看他的,她总说,如果没有严医生她就没有儿子了。
原来,7年前,当时刚到物流公司工作的小陈在指挥倒车作业时不幸被大货车撞伤被工友急送到安亭医院抢救。腹部严重挤压伤,情况非常危急:脾脏破裂,横膈膜破裂,十二指肠破裂……由于失血过多导致生命体征极其不稳定。经过紧急会诊决定立即手术抢救。无影灯下,严卫忠探查发现小陈腹腔内多脏器出现了移位,最夸张的是由于横膈膜破裂,胸腔形成的负压竟把胃“吸”了上去。腹腔内出血量达5000毫升。一场与死神决一死战的战斗打响了。
在为小陈回输自体血赢得更多抢救时机的同时,严卫忠与他的团队把移位、破裂的脏器逐一精心修补。手术室弥漫着紧张的空气,大家几乎是屏住了呼吸,全神贯注投入到抢救中,现场静的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得到。在经过了整整6个小时的紧张手术,终于取得了成功,把小陈从死神手中抢了回来。
尽管时过境迁,但周阿姨一家永远忘不了当年那个下午,接到噩耗时的情形;永远不会忘记当时,严卫忠从手术室里出来她说的那一句话:你家孩子没事,放心吧!周阿姨更不会忘记,术后的那段时间,严卫忠为了让小陈平安度过围手术期,他以院为家,随时来到小陈床边查看情况,极尽关心……所有的这些,深深烙在了周阿姨的心中。今天来看严卫忠就是来告诉严医生儿子结婚的消息的。
作为外科副主任,严卫忠在担起这副重担时就非常明白肩上的责任有多重,“率领团队打造成品牌,让外科成为安亭医院的一张名片”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虽然在此过程中,他遇到了业务骨干缺乏,病源缺乏,手术量少等发展难题,但是他退缩。科室年轻医生多,他就在培育上做文章;科室“名气”不响,他就带领团队走出医院送医、送健康、送健康知识到乡下,扩大科室的影响力。慢慢地,病人多了,口碑也慢慢树立了起来,但严卫忠还是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
2002年,他意识到微创手术是未来的一大趋势,于是,在医院的支持下他挤出时间去进修学习,到三级医院去磨练,并很快把学到的技术应用于临床,率先开展腹腔镜微创手术,填补了医院外科微创领域的空白。2017年,他带领团队成功完成了高龄患者腹腔镜修补双侧疝气的手术,微创技术再上一个台阶。同时,医院外科在晚期肿瘤的综合性治疗、甲状腺癌治疗等方面积累其了大量的诊疗经验。如今,在他的带领下,已然是安亭医院的“金字招牌”,微创治疗已然成了外科响当当品牌。
“外科医生讲究的是‘手艺’,但这份技术活儿不能垄断,要传授给更多的年轻医生。”在严卫忠看来,搭建合理的人才梯队,培养人才是一名科室管理者最重要的工作。针对科内年轻医生的特点,他结合每个人能力和技术特长进行职业规划,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培养。通过技术上的传帮带、理论上的不断更新,以及外送培训等途径,不断促进着团队整体技术水平的全面提高。让他最引以为豪的“成果”就是他带出来的几名骨干如今都能独当一面。
不仅是人才培养上,严卫忠还十分重视科研工作。自1998年起,在当时科主任带领下,严卫忠和同事们完成了全市第一例自体血回输的手术,并以此获得嘉定区科委课题成果优秀奖,累计完成20万毫升的血液回输。
如今已年过半百的严卫忠依然坚守在临床一线,每天还是第一个到科室最后一个离开病区。在他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年轻医生努力成为着一名行医以德为先,视病人如亲人的仁心医者。
(安亭医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