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十佳医生” 区中医医院功能科主任 胡浩清
十九年前,时年仅二十八岁的胡浩清就被医院任命为功能科负责人。
胡浩清没有让医院、科室失望,以全身心的投入带领科室一路向前,当好临床医生的“侦察兵”,是科室同事公认的好科长,但他更是患者眼中的好医生,不管病人脾气好还是不好、不管病人是做啥工作的,在他眼中就是他的单纯的病人,以精湛的技艺“征服”着众多粉丝。
时时刻刻的面带微笑,分分秒秒的随和亲切,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不仅是胡浩清日常临床工作中的写照,更是病家、同事们的一致公认。他对专业精益求精,刻苦钻研,几十年的行医生涯使他练就一双锐眼,任何蛛丝马迹都逃不过他的“火眼金睛”。
家住戬浜的顾女士无意中在颌下摸到了几个“硬块”,按上去有些酸痛,“会不会生啥恶毛病啊?”高度紧张的她,随即来到医院进行全面检查。在一番检查后,胡浩清明确告诉她:这些“硬块”是因为她的牙龈发炎引起的淋巴结肿大,等炎症消退后便会消失,胡浩清边检查边解释道。然而,就在胡浩清手中的探头不经意间掠过顾女士的甲状腺时,腺体内的一个不到半颗芝麻大小、一闪而过的亮点吸引了他的注意。在习惯性地把探头退回,并固定到这个“亮点”上,看清“亮点”的全貌后,经验丰富的胡浩清判断这是一个甲状腺微小癌。“不会吧?可平时任何感觉啊?”半信半疑的顾女士,尽管不愿相信自己会患上癌,但还是积极找寻治疗,为以防万一,并很快接受了手术治疗。直到手术后看到病理报告明明白白写着“癌”,顾女士在为意外的“收获”根除隐患欣喜之余,更是对胡浩清的精湛技术,以及对病人高度负责的态度所折服。
身为科长,胡浩清从没有以“老大自居”,而是与同事们一样承担着休息日、晚间值班任务,手机24小时待机。
一个严冬的寒夜,有位腹痛来急诊留观的病人突然血压下降,一时又找不到原因,急诊当班医生危急之中第一想到的是胡浩清,请这位“侦察兵”找出点原因。
胡浩清以最快速度赶到了十公里之外的医院。果不其然,胡浩清找到了深藏在后腹膜腔内“肇事”血管,检查结果与急诊医生的初步判断“不吻而合”。尽管此时已是下半夜,但胡浩清没有急着离开,而是一直陪伴在手术室里看着手术。一是那根深藏的破裂的小动脉不找到他不放心;二是担心还有其他情况,但说到底,胡浩清是在病情没有得到根本控制之前他放不下心。
多年来,胡浩清凭着他扎实的基本功和精湛的技艺已是拥有了一群“粉丝”。他们都是因他的精确诊断而得到及时救治的患者,以后随后的每年定期找胡浩清做复查。每每看到粉丝们的信任,胡浩清总是视这份信任患者对自己劳动的最高褒奖,而从没有一丝沾沾自喜,固步自封。
尽管他已经是高级职称,但他还是照常和年轻医生一起值班。甚至不少“粉丝”都正确的知道胡浩清的值班时间,有时白天了看到胡浩清忙,就安排在晚间他值班,病人相对较少的时间段来找他做检查。
马陆的张先生就是这样。张先生患肝硬化十余年了,多处求医但总不见好,经人介绍找到了胡浩清,彻彻底底做个检查。那天晚上检查时,他腹壁上的一根突起的静脉引起了胡浩清的注意,凭着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意识到这不是普通的肝硬化。于是,反反复复比较着,仔仔细细观察者显示屏上的每一点极为细微的光亮点变化,终于捕捉到了肝旁下腔静脉的一点稍纵即逝的光点,并顺藤摸瓜,终于找到了张先生肝硬化的“元凶”为静脉隔膜。“这块容易被忽略的薄薄的隔膜造成了肝脏硬化,这也是在医学上被称为布加综合征的一种罕见疾病……”听着胡浩清详细的解释,张先生在明白了自己多年的顽疾可以通过手术治愈后,竟一度哽咽着说不出话,只是紧紧拉着胡浩清的手。
他,是支部党员眼中的好书记,是科室医生眼中的好主任,但他更看中的是患者眼中的好医生这一身份。20多年来,他扎根在临床工作第一线,以良好的医德、精湛的医技为患者诊断病情,为临床医师提供准确依据。每每面对荣誉,他没有陶醉,只是作为他“侦察兵”之路,勇往直前的不竭动力。
(区中医医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