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佳医生” 区医疗急救中心急救科 许方明
他是一名医生,但他的战场不在医院的抢救室、不在医院的手术室,而是在车轮滚滚的救护车上。一个不足四平米的救护车厢,就是他每次与死神拼搏、与时间赛跑的地方。他叫许方明,是嘉定区医疗急救中心的一名普通的急救医生。
急救医生是一个特殊的职业,不仅需要丰富的临床知识、扎实的急救功底,还需要有充沛的体力、顽强的毅力,才能应对各式各样的突如其来的高强度的急救工作。突然的爆发力和时刻保持的克制力,这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特性,却像太极的阴阳两极一般在许方明的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叮铃铃、叮铃铃”一阵再熟悉不过的电话声响起,调度员发出指令:某路口发生严重车祸,请立即出车。接到指令,许方明和同事风风火火登上救护车,亮起警灯,以最快的速度,一路疾驰,赶往事发地点。尽管路上许方明想到了车祸严重程度的各种可能,但现场还是让他为之一怔。车还没有停稳,许方明拉开车门冲了出去。在出事越野车内,驾驶员已安全逃脱,但副驾驶的乘客一动不动,头部虽没有明显的外伤,但已是没有了脉搏搏动。
一定还有救!面对心跳呼吸骤停的伤者,许方明给自己鼓着劲,火速把伤者抬出车内平放在地。尽管地上的小石子磕人,但许方明还是以最标准的抢救姿势跪着展开了心肺复苏……。
时间在一分一秒的流逝,伤者依然没有动静。许方明明白伤者的生还可能性也正在随时间的流逝而慢慢消失。尽管,此时的许方明跪着的双膝被膝下的石子磕的硬生生作痛,但他没有站起来缓一缓,就连跪着的姿势也没有变过,按着规范一次又一次重复着心外复苏按压……,终于,心电监护仪上那一条平直的心电图上,出现了一个波峰。许方明顾不得早已麻木的双臂,用尽全身力量继续着。紧接着是一个又一个“波峰”,心电图终于有了明显变化。许方明习惯性地用手探了探伤者的颈动脉,在那里属于生命的搏动又重新恢复了。来不及喜悦,他和同事们抓紧时间,小心翼翼地将伤者抬上救护车送往就近医院进一步抢救。直到此时,许方明才终于长舒一口气,才发现,尽管时值寒冬,但依然是满身大汗。
这样抢救场景,对于许方明来说已是习以为常,但他同样更习以为常的是病人的转院救护。与急救现场不同的是,这里尽管风平浪静,但对于“用心用情服却是一次次的严格考量。有一次,接到“有病人转院治疗”指令的许方明,一如既往火速赶到医院。可当许方明来到医院急诊室时,迎来的不是家属招呼,而是一番“盘问”:救护车里有些啥药?病情变化会抢救吗?
原来,这是来嘉定旅游的有老两口,老伴突然发病被急送到医院,在经过紧急处置后,考虑“人生地不熟”,想着要转回当地医院方便继续观察治疗,但两位老人又生怕会遇到传说中的“黑救护车”,因此戒备心十足。
面对着疾风暴雨般地质询,许方明没有反感,反而春风拂面般地安慰与解释,笑容满面的耐心回应着老人的提问。终于,在老两口彻底弄明白不是黑救护车的情况下愿意上车转送。可许方明还是有点“开心不起来”,因为老人的体重接近200斤。只见许方明一个“腰马合一”式,灵巧地借助着惯性,一气呵成,把老人从床上转移到了救护担架上。转院途中,许方明没有闲着,边关注着老人病情变化,边安慰着老人……,在安全顺利送达当地医院时,老人原本的满心戒备已是冰雪消融,只是拉着许方明的手边打着招呼边道着谢。
有人替许方明统计过,自工作以来他出车数5000余次。按他上班九年,全年无休,每天的出车次数就要平均1.5次。除了日常的医疗急救、重大活动的医疗保障工作,热衷于公益事业的许方明还积极加入到了中心的“携手救护 你我共参与”志愿服务队伍中。并作为主要师资力量,奔走于学校、部队、企业和社区,普及传授急救知识和技能。能文能武的许方明,还先后代表嘉定参加市应急技能大赛、市院前急救技能大赛和区卫生技能比赛,屡获佳绩。
尽管这些年许方明眼见着不少同事在辛劳和压力下,离开了急救医生这个岗位,但他依然坚守着。或许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嘉定人,他更明白百姓对救护车的那份需求,“他们的需求就是对我们的信任!”就是这份信任使得他坚定地留在了院前急救这个岗位上。
(区医疗急救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