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医者风采 >> 正文

“小笼”医生:俯下身子走进居民心中 ——记“市十佳家庭医生”徐冬建

发布时间:2019年5月21日

记“市十佳家庭医生”徐冬建

被签约居民们称为最信赖“小笼”医生的南翔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徐冬建,他推行的有效健康管理让他负责的站点成为辖区居民就医最先选择;他着眼解决特殊人群最期盼的“关键小事”,联合社区3年不间断为89位残障人士提供居家照护服务,帮助失独老人重燃生活希望,让独居双盲老人将他当成了自家人;他甘愿频繁,扎根基层,作为社改基层先锋,由他参与探索的“3+X”新型家庭医生健康管理模式正在逐步推广。

1e6702adffbe4c44b118d6980a7f024a.jpg

从近日开展的第五届“市民身边的好医生──上海市十佳家庭医生评选”活动中传来喜讯,在经过前期技能考核、网络投票、专家评审,“小笼”医生徐冬建荣获第五届“上海市十佳家庭医生”称号。

2010年,徐冬建大学毕业后放弃家乡二甲医院的工作机会来到上海,在接受了三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不但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也更坚定了成为一名社区医生的决心,在南翔社区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家庭医生。走上家庭医生岗位的第一天,徐冬建就问自己一个问题,家庭医生如何才能真正走进家庭?

73f3ac38efab4f87a31224b246a7c88b.jpg

故事从一次“道听途说”开始。一天,一位居民来就诊时,无意中向徐冬建提及有一对夫妻就医不便。他上门了解情况后发现,原来二老均为盲人,从闸北搬到嘉定,儿女不在身边,长期独居,并且夫妻二人一个患有高血压心脏病,一个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对于他们而言,身处的是一个多么陌生和孤独的世界。

后来,在徐冬建的牵头下,在各方的帮助下,二老的情况有了极大的改善。医者仁心,事后回想,“如果当初就诊的那位居民没有说到这个信息,我如何才能知道这件事情呢?我们社区里还有没有其他类似的情况呢?”这些问题,都让他思考,家庭医生如何真正走进家庭?答案或许有许多种,但有一条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不能等,为一些特殊人群提供家庭医疗照护不能等,要主动走出去。俯下身子才能看到问题!

dc78950949c2441293b0a4d8f67a2504.jpg

工作之余,徐冬建最多问自己的问题是:我们家庭医生还能为他们做些什么?通过在社区服务站的实践,他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2015年,南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了静华社区卫生服务站,主要为南翔华猗、华丰、天恩三大新居委服务,他是7月份派驻到站点的,主要承担家庭医生工作。

时值酷暑,刚到站点,前来就诊或问询的居民非常少,一周、两周、三周过去了,情况还是没有明显转变。从内心而言,徐冬建非常焦虑,静华站点有自助挂号、诊疗室、中医诊疗室、药房…设施齐全,环境整洁,为什么居民都不来就诊呢?站点空置、无人问津,这是对医疗设施的极大浪费!徐冬建暗下决心:不能坐等,要走出去!

如何走出医院,走进社区、走进家庭?他在工作中也总结出了一些 “经验和心得”,主要通过4个途径进行尝试:一是给居民上宣教课;二是借助楼组长会议宣传;三是参加社区便民服务;四是借助居委信息平台功能宣传。从后来的结果表现来看,效果还是十分明显的,越来越多的居民知晓了站点,了解了家庭医生服务,越来越多的居民到站点找他签约。

可是随着服务量的增加,他发现站点的功能又不能满足百姓的需求了。面对居民的需求,他始终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经过充分调查了解,他增加了两个特色服务,一是代配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站点没有的药物,他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帮其带配药,而且先行垫付费用;二是送临检血,对于定期需要检测生化血液指标的居民,在站点就可以抽血,然后统一送到卫生服务中心,再为其取回报告。那段时间,我经常大中午顶着太阳在路上跑,晒得黑黑的,徐冬建说到,“只要居民健健康康的,我黑就黑了!”。

2016年,第二轮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在静华站点启动,通过开展“1+1+1”签约服务,他为1130位“1+1+1”签约居民带来实惠,真正实现了家庭医生走进家庭。

ce261534e81047ee925c4e39d4228683.jpg

家庭医生走进家庭这个问题解决之后,第三个问题又来了,那就是,家庭医生如何走进患者的心灵?

随着家庭医生工作的开展,失独家庭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由南翔镇计生办牵头家庭医生与失独家庭结队服务,和他结对的是孟阿姨,她的儿子在一场车祸中去世,老伴也因意外离世,突然她就成了孤独一人。第一次见到孟阿姨,推开房门,她整个人蜷缩在沙发上,看上去很恍惚、很萎靡,门里门外,恍如两个世界。其实孟阿姨的身体指标还行,就是精神上缺乏关爱,那一刻,他深刻体会到,医者仁心,不仅仅要医治病患身体上的病痛,还要扫去患者心灵上的阴霾。

于是,他一有空,就上门去找孟阿姨,陪她聊聊天,医治她精神上的创伤,阿姨也渐渐地变得开朗起来,有时候也会倾诉积压在心里的痛苦。后来有一天,他收到一条孟阿姨发来的短信:“小徐,马上要下雨了,别忘了收衣服!”那一刻,他分外感动,作为家庭医生,平时再多的付出和牺牲,再多的委屈和难受,当看到居民们更加健康更加开朗,一切都变得有价值有意义了!这是居民们对他们的认可和信任,这就是家庭医生的初心所在。现在孟阿姨已经成为中心的一名志愿者,结交了很多的好朋友,终于能走出阴霾,重获新生!

有朋友问徐冬建,当初放弃家乡的好工作,来到陌生的上海,是否会后悔?徐冬建心里也会有犹豫,家乡的环境更加熟悉,工作压力也没那么大,生活成本没那么高,为什么不回去呢?

可是,每天当他走进中心,走到社区里,看到那一张张熟悉而亲切的脸庞,听到“徐医生”这一声亲切的叫唤,感受到他们的开朗和幸福,他就觉得很满足很安定。徐冬建说:“医者仁心,医者无国界,对于我们而言,哪里有需要,就要工作在哪里,奋斗在哪里!我心所在即吾乡!”

“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安慰、总是去帮助”。这就是家庭医生徐冬建工作的初心。不再以疾病为中心,而是以人为中心;不再是坐等在医院而是走进社区、走进千家万户,真正走进老百姓的心里,做嘉定百姓们健康的守门人!

 

 

(南翔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