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2岁的许向东从美丽的江西来到了教化嘉定,从此,他与这方人杰地灵的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短短一年多时间,许向东开创了嘉定地区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先河,用骄人的成绩证明了自己的实力,用高超的医技征服了嘉定的百姓,用博爱的情怀写就了医者的风范。
与时间赛跑 为生命护航
嘉定区位于上海的西北部,总面积46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60余万。作为区域医疗中心,嘉定区中心医院承担了全区大部分的医疗救治工作。2016年5月12日,以嘉定区中心医院为主体的区域胸痛中心正式成立,从此这里便成为许向东需要坚守的另一个阵地。
时刻与时间赛跑的许向东没有一刻空闲,不停地穿梭于诊室、病房、导管室和医院走廊之间,时不时他会低头打开手机,关注一个有着200多人的微信群。在区域胸痛中心的体系中,这个微信群成为下级医院、120急救中心和我院的信息交互平台,许向东和同事们时刻关注,听到提示消息的“滴滴”声,打开手机是他们的本能反应。
对许向东和他心血管内科的同事们来说,“24小时随时待命”,是不容置疑的准则,常挂着的黑眼圈是最好的佐证。许向东说,“工作压力大、过度劳累、情绪激动、血压升高、天气变化等都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的诱因。”他补充道,患有急性心肌梗死这样重症的患者,发病后3小时内是最佳救治时间,6小时内通过支架植入等方式打通血管恢复正常的血液供应,可以挽救大量心肌。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每一个成功获救的急性心梗患者都是幸运的,而这份幸运,得益于胸痛中心快速、精准、高效的救治。
抢救不分昼夜 患者生命至上
无论是病区还是急诊,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一旦有心血管疾病的疑难杂症,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许向东。去年8月中旬的一天,住在南翔镇的一位香港人拨通了120急救电话:“我一直在冒汗,浑身无力……”
10分钟后,救护车到达现场,尽管患者称或是由于牙疼导致身体虚弱,但120急救医生认为,情况并没有那么简单,他迅速为患者做了心电图,初步诊断结果印证了他的想法:急性心肌梗死。他让病人服下抗血小板药物后,马上打开手机将心电图传至一个名为“嘉定区胸痛中心”的微信群。15分钟后,患者到达嘉定区中心医院,此时心内科主任许向东早已在手术台上待命。
大半年过去了,许向东仍心有余悸:“要不是抢救及时,后果不堪设想。”这并非危言耸听。按照以往正常流程,这位自称牙疼的病人应该被就近送往附近医院,并会在口腔科接受各项检查,发现患有心肌梗死可能已是个把小时后的事情。“如果这样,病人的救治时间可就被白白耽误了啊!”许向东说。抢回被耽误的每分每秒,缩短患者急救时间,是嘉定成立胸痛中心的意义所在。
“只要有许主任在,一切都会化险为夷。”这样的佳话在医院被口口相传。许向东谦逊、务实、谨慎的工作作风被广为称赞,也赢得了其他科室的信任与青睐。2015年在许向东主任带领心血管内科从全国500家医疗单位中脱颖而出,荣获“优质服务岗”称号。这正是许主任“以患者为中心”服务工作思想引领着大家,形成共识,全心全意服务每一位患者,文明行医蔚然成风。
不忘使命初心 写就医者风范
无论是作为一名医生,还是学科带头人,许向东时刻牢记医学誓言,始终保持着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曾先后荣获2015年度嘉定区科技领军人才, 2017年度、2018年度嘉定区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以及“最美嘉定医生”等称号。近日,又荣获“嘉定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好人好事”。面对诸多荣誉和肯定,许向东依然坚守使命、践行初心。
为了满足病人的需求,他常常顾不上吃中饭,坚持为每一位患者细心诊治,“多看一个是一个。”这是他常挂嘴边的话。一些老病人已经把许主任当做亲人,有时候家长里短的事情,也经常会与主任絮叨絮叨。每每此时,许向东也都是耐心倾听,因为他知道,很多病人其实只是“心病”,而医生要治病也要“治心”。“这样的好医生实在太难得了”。一面又一面锦旗,一封又一封感谢信,是对许向东关爱患者、廉洁行医最好的证明。
在许向东主任的带领下,心内科经常下社区、进学校,将健康知识送进千家万户,为健康嘉定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医术精益求精 服务全心全意
心脏是人体的生命中枢,每天十万次的跳动,一分钟都不能停止,心血管内科医生压力之大可想而知。许向东常说,生命只有一次,病人把最珍贵的东西交给你,我们就应该尽全力去救治。每当看到康复后的病人轻松出院时,许向东的成就感不言而喻。
技术是灵魂,许向东深深明白这一点。为此,他不仅自身好学,还带动科室狠抓业务学习,不断提升科室整体业务水平,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化为为服务患者的能力。
医者仁心,仁者大爱。许向东,一个心内科医生,把他的爱全部放在了患者的“心”上。
(嘉定区中心医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