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医者风采 >> 正文

【共享笔记】|“疫”线有你——防疫一线急先锋

发布时间:2020年2月27日

陈冬华同志担任防疫消毒科副科长,主要从事急性传染病防控与消毒控制工作,兼任消毒隔离组组长。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一个多月的防控阻击战中,他既是流调队员,又是集中隔离观察点的设计师、培训师、指导员,还是居家隔离观察点的“防护专家”和“消毒专家”。

1f6d3f804c0c424982515f091f9b03df.png 

冲锋在第一线,他是抗击新冠的逆行者

作为10多年的防疫老兵,2019年12月底,陈冬华就嗅到了一丝危机。真正疫战打响的第一枪是在2020年1月19日,接到集结号的一瞬间,他正在吃饭,匆忙扒拉两口饭,就踏上了疫情处置之路,成为这场阻击战的一名先锋。

穿着密不通风的防护服,带着护目镜,雾气太大,一会就看不清了,他果断摘掉眼镜,近视的他在采咽拭子时几乎是趴在病例嘴边完成采样的,等流行病学调查结束,寒冬腊月里,他早已是一身热汗。

完成现场调查返回,已是深夜,他马上开始着手撰写流调报告,病例的基本情况、就诊情况、发病前14天旅居史、发病后的活动轨迹、有没有可疑的病例接触、可疑的环境暴露等,有太多的信息,需要逐一整理归类,要与时间、病毒赛跑,寻找一切可能传染的蛛丝马迹,摸排感染来源、传播方式和可能的感染者,等把报告写好,也已是凌晨4点了。

一夜未归,妻子送来了他最爱的水果和奶茶,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他又接到紧急征调令,成为这场战疫的市级流行病学调查主力队员,下午13时准时报到。他有条不紊地安排好病例相关工作,匆忙赶回家,没能看上两个小孩一眼,扯了2件衣服,再次踏上征程,夜以继日、不分昼夜开展疫情处置工作。

 一夜跑了9个点,他是与时间赛跑的人

2020年2月25日,大年初一,为防止疫情传播,道口拦截下大量需要隔离的重点来沪人员,集中隔离工作迫在眉睫。确定好第一个集中隔离点,他迅速组织在场的医务人员、安保人员、志愿者等进行培训,在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如何做好个人防护,防护服穿脱注意事项,隔离对象如何进入、如何撤离、医务人员如何通行等。

培训还未结束,重点地区来沪人员已经到楼下了,他亲自指导,培训演练转为实战,登记、入住、发放告知书、隔离协议,隔离对象中有体弱的老者,有愤愤不平的旅客,有拖家带口的,还有一对聋哑夫妻,个性化的需求让他们应接不暇,忙到凌晨3点,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单位。

大年初二,流程梳理、方案制定、援鄂培训忙不停,而此时第一个点的房间也即将告罄,更多的重点地区来沪人员需要安置。大年初三他带领团队一夜走了9家酒店,终于选定一家符合标准的酒店,布局、培训结束已是晚上11点,回到单位吃了几口饭,又赶往医院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写完调查报告已是凌晨4点,刚想躺在办公室的简易床上睡会,第二个隔离点来电话,房间已经收满,隔离点收住的速度超乎他的想象,这就意味着第三个点的筹建已迫在眉头。

日夜颠倒、连轴转是陈冬华工作生活的真实写照,如今他已指导筹建了10多个集中隔离点,从选点、规划到培训、指导,建立了隔离点联络员制度,对各隔离点进行现场指导。

看到隔离对象点的水果外卖,“觉得你们不容易,水果送给你们,辛苦了”,看到一批批隔离对象被解除隔离,看到隔离对象离开时一个深深的鞠躬,他坚信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一定能遏制疫情蔓延势头,打赢这场人民战争、总体战和阻击战。

为每一个病家消毒,他是与病毒抗争的人

每一报告一例新冠肺炎患者,陈冬华都要组织队员前往病家进行终末消毒,切断病毒传播的可能性。

2月8日下午,陈冬华带领着组员前往刚刚确诊的一例新型冠状肺炎病例家里进行终末消毒。确定好消毒路线,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背起装有刚刚配好1000mg/L含氯消毒液的沉重喷雾器,队员们来到病家里,对墙面、地面、门把手、家具表面进行喷洒消毒,用5000mg/L的含氯消毒剂对厕所地面、马桶等重点区域进行消毒。“消毒期间,房间里不能有人,消毒时间要保持30分钟,不然达不到消毒效果”,陈冬华说。

随后对病家的楼道、电梯进行了消毒,减少病毒传播。考虑到病人平时出入车库,队员们又对病家出入车库的路线进行了地毯式消毒,杀灭病毒,不放过一个死角。

除了对确证病例的终末消毒外,陈冬华还要指导、培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对疑似病例家进行消毒。

d06ca94b45734c3a884a009d60609775.png

他知道,这道战线后面有千千万万的人民通过不同的方式与他一起作战。他在守着这道战线,保护着这一座城。

 

 

 

(嘉定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