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医者风采 >> 正文

【共享笔记】|“疫”线有你——来自医学观察点的“坚守”与“温情”

发布时间:2020年4月14日

90后的我们已不再是孩子,为人父母后更明白肩上的责任与担当;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虽不能像援鄂的同仁那样战疫一线,但抗击疫情,我同样义不容辞,全力以赴。

这是我第二次参与集中医学观察点工作,配合做好定期消杀、个性化健康管理、心理疏导,点对点问诊、营养套餐等事务。较第一次而言,这次健康服务的细节更完善:登记体温的同时,更注重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指尖氧饱和度,询问既往的慢性病史、传染病史、过敏史等情况,评估风险等级,掌握每一名观察对象的身体情况。驻点还配备了急救箱、吸痰器、氧气、心电图、除颤仪、急救药品等,以备不时之需。

 

583ef6afc9a340249d9e9634480c474c.jpg

每一位入住的观察对象都收到一个医学观察“健康大礼包”,包括一张温馨提示卡片、一套医学告知书、一支体温计、一包消毒粉、一把勺子、一瓶酒精棉球、一瓶免洗手消毒液、一双拖鞋、一套洗漱用具和一份新冠肺炎疫情中医防控宣传折页。“隔离病毒不能隔离温暖”的服务理念,让服务更贴心,更有温度。

 

74b232b0037b41c4a4546352646900cf.jpg


  多交流,多疏导,多安慰

在关注生理健康的健康的同时,观察对象的心理健康更不容忽视。作为观察对象,他们往往要在点上观察14天,每天活动的范围局限在小小的10平米房间。无人交流、空间局限、条件限制……,聊以寄慰的也许只有一部手机,加之对可能感染疾病的恐惧和对家人的思念,焦虑情绪在所难免。

350房间的“客人”是一名德国返沪复工的外籍人士,每天我与他测温交流时发现,起先他对这医学观察这件事情感到新奇,配合我们工作十分热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热情减退,渐渐地“hello”等打招呼变少了,显得烦、闷。观察到这一情况后,我们为他其送上了一幅拼图,希望能籍以排解他寂寥的情绪。

402房间是一对从湖北返沪的父子,父亲要返沪工作,儿子需返沪上学。入住当天,父亲便一个劲儿拨打前台电话,不停询问医学观察的各种问题,话语中透露着对医务人员的质疑以及对生活、工作等方面的担忧。在一次次耐心解释医学观察必要性的同时,更为他及时送上了他的儿子每天上网课打卡学习的电脑和学习用品。看到儿子在观察点也能顺利上课不脱节,这位父亲也终于松了口气。

专家在线,心理治疗

“我乘坐的航班有一人确诊新冠肺炎!”一大早,我们接到了345房间的电话,这是一位英国回国的留学生,表示她得知同行航班中有人确诊,我们立即联系相关部门进行核实查询,在确定消息并不属实后,这位留学生还是心存各种各样的疑虑。

“医生,我老是觉得一阵阵发热!会不会得新冠肺炎了?”

“医生,我觉得刚才一阵心慌!”

“医生,我昨夜没睡好!还出了虚汗!”

“医生,我最近胃口不太好,小便有点痛,还拉稀了一次,像蛋花汤一样的!”

“医生,……”

,当她每次反映自觉“症状”时,我总会第一时间前往,详细检查。而凭借着多年的临床经验,初步判断她患上了中度焦虑。我及时请示并联系了区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沈红艳,为她提供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终于,情况有所好转,在随后几天的测温时,这位留学生总会高高兴兴地打招呼:我今天感觉挺好的!

“最美好的时刻,就是目送观察对象离开的那一刻。”每每看到观察对象离开集中观察点时脸上的笑容,大家连日的疲惫立马烟消云散。这段时间,虽然错过了元宵节,错过了情人节,错过了女儿的周岁生日,但我并不后悔。

“虽然忙得团团转、还经常累得直不起腰,但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正是需要发挥我们新时代青年力量的时候,作为一名90后医务人员,我从来没有忘记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在递交的入党申请书上,我写下了这样的话语。因为我坚信,在我们党和国家的坚强领导下,春暖花开之际,所有美好将如期而至,所有不快也将烟消云散……

 

(安亭镇黄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蔡小斌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