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一点多,接到通知,又有一架来自国外的航班入境,乘客正乘坐特定大巴驶向嘉定一集中医学观察点。我们每位医务人员立刻穿戴整齐,严阵以待,还没正式开工已是汗流浃背,做了特殊处理的护目镜还是难以抵挡快速蒸腾的热气,一会儿就雾蒙蒙了,夜已深,视线更是模糊。原来这天白天最高温度达34℃,5月的申城一下子入夏,到了夜晚气温还是让人感到闷热不适……等待归来的游子们,再难我们也会坚持住。
“孩子,别忘了跟爸妈报个平安,到了这,你们就安心了,好好休息这段时间,我们尽力照顾好你们。”看着这些半大的孩子,有些才不到二十岁,一路风尘仆仆,脸上除了疲惫,还有惊恐和担忧,我们一边登记信息,一边嘱咐他们给家人报个平安。所有的医务人员、志愿者们虽然热得已经全身湿透,但依然帮着提行李,消毒随身物品,忙前忙后,并不停地问候着,让归来的游子们倍感亲切,找到了回家的感觉。此刻,和行李一起重重放下的,还有孩子们那颗漂泊了十几、二十个小时的心。
有别于之前内防扩散的状态,现在的防疫重点转为外防输入,前来隔离点接受观察的大多数海外留学生们。为了缩短到达后上楼入驻的等候时间,隔离点负责人将三班的楼层医生一并安排上楼,分三层楼同一时间收置安顿这些孩子们,能让他们早点休息。
我的搭档吕锐对这些孩子有更深的感触,因为她的闺女也就比他们小几岁,是个五年级的小学生。这次提着行囊来到隔离点工作,她就跟女儿说了,妈妈去照顾那些从国外回来的大哥哥大姐姐了,你可要乖乖地在家照顾好自己。吕锐的爱人是个厨师,工作时间比较长,每天深夜十一点才能回家,每天一大早就给女儿准备了一日三餐,分成三份,让她自己到点了加热。家里装了个摄像头,吕锐除了楼上工作结束,楼下帮忙分发餐食,忙里偷闲,通过摄像头看看女儿在家学习的情况。等到饭点了,吕锐会打个电话回家,絮絮叨叨叮嘱女儿别把饭菜烧干了。女儿两顿饭都一个人,没人陪伴,孤单想妈妈了,聪敏的女儿把手机支架架上,跟妈妈视频,仿佛妈妈就坐在一张饭桌一起吃饭呢,她还乖巧老成地关照妈妈注意防护,好好吃饭。在旁的我看着,忍不住又好笑,又心酸。吕锐笑着告诉我:“这次疫情,我们没能在家照顾她,感觉孩子突然长大了。”
为了你们的孩子,也为了我们的孩子健康的成长,我们在坚守,我们在努力,那头有等待妈妈回家的女儿,也有期盼着孩子归来担心了很久的爸妈,我们一起安全回家,跟爱人们相拥。
(真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张艳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