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医者风采 >> 正文

【共享笔记】|“疫”线有你—— 妥善安抚小留学生们的隔离情绪

发布时间:2020年6月12日

这是一批特殊的入境人员,平均年龄15-17岁,最小的仅有2月龄,他们是否有家属陪同?身体情况如何?面对即将开始的14天集中医学观察,情绪怎么调整?在刚刚结束的嘉定区一集中医学观察点上,来自嘉定区精神卫生中心主治医师张静用心记录下了48个孩子的隔离生活的点滴。

 

ab0c8a4c95814cb9bdaf5420128df674.jpg

5月22日,午休时刻,我突然接到集中医学观点任务,需要派驻一名从事儿少心理卫生工作的精神科医生,因为明晚即将入住的这批“住客”是一批政府包机回来的小留学生。听从指挥,服从安排。接到任务后,我安排好了自己手头的工作和家庭,在同事和家人的支持下,第二天入驻隔离点。

初到隔离点时有很多的未知,对小留学生情况的未知,对隔离点运转情况的未知。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南翔医院、江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汇合后,组成了本次集中隔离点的特殊医疗队。考虑到这次面对的群体特殊,民政系统从儿童福利院抽调人员前来协助。

5月24日,收到所有住客核酸检测阴性的通知后,我们为期14天的医学观察正式开始。作为心理工作者,我的首要任务是排摸情况,分级逐层干预。本次住宿酒店的小留学生们共48名,平均年龄15-17岁,最小的仅有2月龄,需要排摸有无监护人前来陪护,监护人是否父母等。我们考虑到如果陪护是隔代,或父母委托的其他人,在与孩子2周的密切接触中,可能会发生摩擦和冲突,因而需要重点关注。

通过排摸发现,其中13名小留学生无人陪护,其余35名均为父亲或母亲陪护。这13个孩子成了我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充分了解和评估孩子们的心里状况,我们主要采取线上电话或微信的形式,以生活化的方式与孩子们接触沟通。期间对多次电话无人接听的,及时向所在楼层队友反映情况。对接触过程中表现接触欠佳,声音低落,主动言语少的孩子,给予心理疏导后,再告诉我们的队友巡视时多给予关心留意。针对13个无家属陪护的孩子,我们增加交流次数,后续跟踪回访,及时评估情绪状况,保护好每一个孩子的身心健康。


e8f0ce8deb9447798f2a1c12d87973a0.jpg

隔离日期接近过半时,考虑到孩子们可能会出现一些焦灼情绪,我们特别制作了48份《给入住同学和家长们的告知书》,内容有隔离时间的提示,给孩子们鼓励打气,并内附心理健康问卷二维码评估情绪状态。令工作人员惊喜的是,在后天整理问卷结果时收到了好多温馨留言,“谢谢心理老师们的关心!隔离点的医务人员辛苦了!在隔离期间你们很负责!谢谢!辛苦了!”“谢谢这14天工作人员的关心照顾,真心感谢!”“吃好喝好睡好吃嘛嘛香,谢谢小哥哥小姐姐们!”。活泼可爱的言语充满了青春洋溢的气息,一句句感谢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我直观感受到不少孩子在经历了这场疫情后,变得懂事自律了,明白怎么样做才能抗击新冠疫情。

通过心理问卷的评估,我们也及时将问卷的情况反馈给了每一位填写者们,针对有明显情绪问题的,单独再进行心理疏导。当然评估孩子的心理状况可以有多方面的渠道,我又惊喜地发现我们的小留学生们常常在小红书上晒自己的隔离状况和每日的餐饮。我也忍不住在小红书上给他们点赞留言,为他们在隔离的日子里能够发现生活的美好,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点赞。


821fbc617ae74a3cba817610143a13fe.jpg

不知不觉,2周时间过去了,我们为孩子们结束这隔离的日子而开心。因为疫情,不得已有这样的隔离政策,但疫情无情人有情,在我们医疗队所有工作人员的尽心服务下,在孩子们的努力适应和调整下,我们感受到了彼此的爱心和关心,感受到了国家大爱之下的防疫保障!愿他们平安,健康,快乐!

(区精神卫生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