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左师傅时,我才刚刚当上家庭医生,当时他严肃地走进我的诊室,将病例本往我桌上一拍,没好气地往凳子上一坐,我一时间竟有些不知所措。在相对无言、沉默良久后,左师傅突然转变了态度,问我:“听说现在有家庭医生制度,可以开外院的药,直接送过来?”我一下子回过神来,但他起初的态度仍然令我保持着一丝“警惕”。
还是带着一份紧张的情绪,我开始和颜悦色地详细介绍起了家庭医生制度,以及延伸处方、组合内转诊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并努力把所有相关政策都解释清楚。
“哎呀,什么家庭医生,不还是开药医生!人家大医院的医生才是真的厉害!”左师傅不以为然。显然,我的讲解并没有得到他的理解与肯定。
“来,你还是快点帮我开药吧,就这个,你要签约就签约吧!”他不屑地朝我笑了笑。于是我仔细看了看他的病史,开好药,把药方交给他,并与他签了约,也没有进行更多更深的交谈。
在他转身离开诊室的瞬间,我恍惚地望着他的背影,开始重新探索居民与家庭医生签约的实际意义,理解作为一名家庭医生身上所背负的责任与使命。不,我不要只是成为一个所谓的“开药医生”,我要用我的专业技能,成为社区居民的健康管理者。
在往后的日子中,我与左师傅有了更多接触,也开始慢慢了解他。他告诉我,他在一家汽车修理厂工作,收入微薄,然而却早早患上了支气管哮喘,时常都会发作,大大影响了他的工作与生活……。通过他的描述,我能感受到他的无奈,也慢慢理解了他待人接物时的消极态度。
“按照你目前的病情,最好能换个工作,汽油和金属粉尘都会加重你的哮喘,导致反复发作。”听到我这么说,他连忙回答道:“不,人还是要靠自己,虽然村里多少会补贴一点给我,但生活还是要继续,我不能连工作都没有啊?”顿时,我觉得用“老炮”这个词形容他还是挺形象的。
时至今日,我与左师傅之间也形成了一种独有的默契,每当他来,我都会不自觉地与他畅谈,有时是药物的价格、疗效,有时是教他一些锻炼的门径,帮助他康复……而他偶尔也会给我打电话,聊聊身体恢复的近况。
通过与左师傅的相处,我逐渐领悟到成为一名合格的家庭医生其实并不单单是向居民普及家庭医生制度的意义,更不是简单地看个病、开个药。所谓家庭医生,是我们在帮助患者控制病情的同时,还要走进他们的心里,帮助他们重获一个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正是我们家庭医生的努力方向和价值体现。
(安亭镇黄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蔡小斌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