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 主任医师 嘉定区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
嘉定区中心医院急诊科承担着嘉定及周边地区危、急、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急诊团队平均每年要高效应对高达25万人次的年急诊工作量。哪里有危重病人,哪里有突发事件,哪里就会有他的身影。他,就是急诊科主任吴晓,守护生命的急先锋。
上世纪80年代末,吴晓来到嘉定区中心医院工作。出于对医学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他矢志不渝地坚守临床一线33年,并将一如既往地做好本职工作,尽力挽救更多的生命。吴晓常说,挽救一个生命,就挽救了一个家庭。
急诊医护人员总是脚下生风,步履匆匆,语速很快,“急”的氛围如影随形。吴晓说,他们几乎每天都在跟死神“抗争”,在快节奏的工作中,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在对患者医疗信息知晓极少的情况下,要第一时间把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下来,进行最基础的救治,为患者赢取下一步救治的时间。
今年7月20日上午10时左右,急诊抢救室送来了一位被高处坠落的铁棒穿透右侧胸部击破心脏的危重患者。
当时患者已出现休克症状,生命垂危。急诊接诊后,立即开通绿色通道,启动抢救应急预案,普外科、胸外科、麻醉科等科室迅速到位,并第一时间联系仁济医院请求会诊。10点30分,患者被送入手术室,行紧急剖胸探查术,发现铁棒扎入右侧胸腔超过20cm,右肺上叶已被贯穿,心包张力极高,心脏严重压塞,右心房有一3cm的破口。手术争分夺秒地进行,切开心包,缝合破口,切开胸壁,拔除铁棒……每一步都要做到“快、准、稳”。历时3个小时,患者最终虎口脱险。
该急危重症病例的抢救成功得益于医联体牵线,专家助阵,多科协作的建设。面对急诊繁重的工作,科室全体人员勇于开拓进取,创新性开展急诊“三元色”分区管理、团队协作合作系列模式,建立嘉定区中心医院急诊分级诊疗模式,完成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等区域应急体系建设,组织指挥急诊批量病人救治和应急处置,在全区应急救治工作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2020年的春节,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急诊科的责任和担当与以往有所不同。这里成为是一个没有硝烟的“前沿阵地”,随时需要应对各类复杂多变的情况和急危重症患者。疫情面前,急诊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加强科室人员专业知识和防护培训的同时,他带领团队重新梳理制订了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接诊流程和制度,并不定期开展应急演练,不断优化流程,严防死守急诊关口。他也知道,此时此刻,他还要做的另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凝聚人心。他与护士长一同密切关注科内每一个人的身心健康状况,积极与他们沟通,为他们缓解心理压力,他说,这是一场持久战,需要大家携起手来并肩作战。
疫情初期,湖北武汉成为了全国关注的焦点。有一天,急诊抢救室来了一位湖北籍女性患者,来院时发热伴意识模糊。一提到湖北,医护人员就高度警觉。虽然通过流调后得知,患者及家人春节期间未曾离沪,也未接触过老家来沪亲戚,但在未排除的情况下,一切都是未知数。急诊接诊的医护人员警惕中难免有恐慌,吴晓主任了解情况后,主动做好防护工作,一句“我们一起去看吧”,冲在最前面,快速为病人上心电监护、吸氧、开通静脉通路,同时沉着冷静地作出一系列救治措施,在团队的通力协作下,患者情况逐步好转。在疫情起始时期,由于他能身先士卒,不仅化解了同事的恐慌情绪,同时保证了正常诊疗工作的开展。
除了院内诊治的工作,吴晓同时也是区内新冠诊治专家组成员,担负着全区新冠疑似患者会诊的重担。只要一接到会诊令,他总是第一时间或远程实施会诊,或赶赴现场会诊。他说,这是一名医生的职责所在,也是一个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
如今,急诊科发展成为一个集医、教、研为一体的优势学科,建立了“院内急诊/急救-急诊留观-急诊ICU”一体化的救治体系和多科联合救治严重多发伤的模式。吴晓还承担了上海健康医学院、潍坊医学院等实习生带教工作,和“5+3”全科医师及“3+2”助理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教学任务,是全区主要的急救技术培训基地。近5年来,他主持及参与上海市科委等各级课题6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近20篇,其中SCI论文7篇,主译《临床急救医学》专著1本,获实用新型专利1项,成为SCI杂志审稿人。本人荣获2018年上海市嘉定区科技进步二等奖,急诊科先后获得市级、国家级三八红旗集体、巾帼文明岗等荣誉,赢得社会广泛好评。
他常说,选择做一名医生,就是选择了奉献。吴晓就是这样一名守护生命的急先锋,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医者誓言!
(区中心医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