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稼萤 副主任医师 嘉定区中医医院急诊内科副主任
“赵医生在吗?”许多老病人来急诊,首先不是说主诉,而是向护士打听赵稼萤医生。在这群被称作“赵粉”的老病人眼中,赵医生医术好,记性还特别好,能记住自己的很多病情,化验单结果、用过哪些药,“自己的病交给赵医生很放心!”赵稼萤也因此成了“赵粉”眼中的“幸运星”。
殊不知,这份“如数家珍”及信任背后是她加班加点、博记强学、悉心记录而来。
从医27年来,赵稼萤长期工作在临床第一线,勤恳敬业,不断学习和精进医疗水平。1999-2002年,在担任内科住院医师期间,她熟练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独立完成胸腔穿刺、腹腔穿刺、骨髓穿刺等临床操作,并在“三基”竞赛获得全区第一名。由于基本功扎实,2002年起,她加入了紧张忙碌的急诊科,参与完成院内首例静脉溶栓、体外起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首例无创呼吸机救治急性心衰、急性呼衰病例;每年完成危重病的抢救300例左右,逐渐成长为急诊科的业务骨干。2006年,赵稼萤在区首届心肺复苏比赛中获第一名,之后每年主持医院心肺复苏培训考核工作。2010年后,因医院发展需要科室先后开设了急诊留观病房、急诊病房,通过抢救-留观-住院一体化的管理,急诊科的业务量每年有20%的增长,抢救病人达每年3000-4000例。
急诊科工作量大、病种多样、病情严重复杂,医疗风险大、任务重。每天早上刚过7点,赵稼萤准时出现在急诊抢救室,了解病情,分流病人,在8点开诊前,把重症患者安排妥当。5点下班时间,结束了急诊坐诊,她开始夜查房,跟进患者病情变化,了解治疗效果,与夜班医师交代病情,并将可能出现的情况作提醒。早出晚归早已是赵稼萤的工作常态。她说,这么多年来,她习惯了急诊科的节奏,习惯了牵挂抢救室里的患者,他们一天不康复,一天不放心。正是因为心中一直装着病人、想着治病救人,良好的职业道德受到了患者和同事的尊重与肯定,让“赵粉”的形成构建了良好的基础。
2015年,嘉定区中医医院急诊科成为区重点专科。2016年科室优势病种肺胀病成为市优势病种,赵稼萤总结临床经验,优化病种,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带来福音。2018年,急诊科成功举办国家级、市级等不同级别的继续教育培训班。作为科室副主任,赵稼萤全力协助科主任做好科室管理工作,随着急诊科的不断发展,科室影响力在本地区不断提升。2019年,赵稼萤入选全国西学中骨干人才培训项目。目前主持区卫生健康委课题1项,参与区科委科研项目、区卫生健康委课题4项。2015年至今,以第一(包括通讯)作者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篇。工作以来,赵稼萤获区卫生健康委员会记功4次,及医院首届“杏林之星”“优秀员工”荣誉称号。
不向往大海的汹涌,纵使是一滴雨露,也可以滋润一片泥壤。赵稼萤说,她是千千万万名医生中一个普普通通的急诊科医生,没有名医学者的光环,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唯有坚持与笃信,修医德,行仁术,成为更多“赵粉”的“幸运星”。
(嘉定区中医医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