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本市仍将处于炎热夏季,温度持续高温,同时学生还处于暑假阶段。因此这个月要重点做好细菌性痢疾、食物中毒等肠道传染病和媒介生物传播疾病等的预防,还应注意做好防暑降温和因游泳发生的溺水等意外伤害的预防。
一、勤洗手、吃熟食,预防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又称志贺氏菌病,是由志贺氏菌属引起的常见肠道传染病,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尤其是儿童的生长发育。典型的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起病急,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便,并有中度全身中毒症状。腹泻每日10余次或更多,左下腹往往可有压痛。食欲减退,并有恶心、呕吐。重症患者伴有惊厥、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也可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细菌性痢疾通过粪-口途径传播,预防细菌性痢疾要深入开展卫生健康教育和爱国卫生运动。注意水源卫生和饮食卫生,把好病从口入关。教育群众不喝生水;在疫区用消毒过的水洗瓜果蔬菜和碗筷及漱口;饭前便后要洗手;食品做熟后再吃,慎用凉拌菜;剩饭菜要加热后吃;生熟分开;防止苍蝇叮爬食物。
二、做好防蚊灭蚊工作,预防蚊媒传播的相关疾病
进入夏季是蚊媒活动的高峰季节,蚊可以传播许多传染病,包括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登革热等。
针对蚊媒传播疾病有效的预防措施包括:1、对病人进行及时治疗,做好家畜、家禽的管理。2、防蚊、灭蚊。充分利用蚊帐和驱蚊剂、灭蚊剂,同时搞好动物圈棚的卫生,消除积水,填平洼地,消灭蚊子的孳生地。3、进行乙脑等相关疫苗的免疫接种是保护易感人群的一项非常有效措施。本市适龄儿童应根据计划免疫程序按时接种乙脑疫苗,外来人口也应到所在地社区服务中心进行补种以降低乙脑发病。
三、做好防暑降温工作,谨防中暑发生
中暑是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发生中暑的危险因素有高温、烈日曝晒、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
中暑的预防:1、在露天或高温环境下工作者,须加强通风降温措施,避免阳光直射,合理调整工休时间,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2、减少产热,外出时宜穿宽松透气性好的浅色衣服,并戴防护眼镜和遮阳帽,随身带上必要的防暑药物,如清凉油、人丹、十滴水、风油精等,活动应放慢速度;3、合理饮食,及时补充水分。饮食以清淡为好,多食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B、维生素C的食物。
此外,8月份是学生暑假时间,应加强对儿童、青少年暑期安全教育,以免游泳、嬉水时发生溺水事故,注意交通安全,防止其他意外伤害的发生。
(区疾控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