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历史监测资料和传染病流行的规律,六月份进入初夏,气温升高、闷热、潮湿,是手足口病、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和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的好发季节,要注意这些疾病的预防。
1.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该病主要高发于5岁及以下儿童,经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或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途径感染。预防措施主要有:饭前便后勤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勤晒衣被、多通风等良好的卫生习惯;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幼托机构等要加强晨检制度,早期发现,早期隔离患病儿童。
2.猩红热:由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发病年龄以3岁以上儿童为主。由于易感人群集中,猩红热疫情多发生在幼托机构和小学。该病潜伏期一般为2-5天,临床特点为起病急、发热、咽峡炎、弥漫性皮疹,严重者可出现心、肾、关节的损害。预防措施主要包括加强室内通风、注意个人卫生等,患者应及时隔离治疗。
3.感染性腹泻:指各种急性、慢性的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感染引起肠道炎症所致的腹泻。预防感染性腹泻,主要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导的综合性措施,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积极推广口服补液盐,合理使用静脉补液,减少抗生素的滥用是有效控制感染性腹泻的一项策略。个人预防措施主要有不喝生水;不食用不洁、腐败、无证和不符合卫生的食品;饭前便后勤洗手。假期外出旅游度假的市民,应重视旅行卫生,防止发生旅行者腹泻。
4.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16~18天。起病大多较急,有腮腺肿痛、发热、头痛、食欲不佳、呕吐等症状。应注意平时开窗通风,集体单位尤其幼托机构应加强晨检,及时发现和隔离病人,做好幼托机构日常隔离消毒;对易感儿童亦可接种含腮腺炎成分疫苗。
此外,随着气温上升,蚊蝇等有害生物将大量繁殖,广大市民要做好防蚊灭蝇工作,防止其传播疾病。到东南亚旅游者、劳务输出等出境人群要注意发生登革热等虫媒传染病。
(来源:区疾控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