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便民服务 >> 健康生活 >> 正文

九月份防病提示

发布时间:2018年8月27日

9月份,气温仍然较高,但早晚温差加大,恰赶上学校开学的时候,为此,温馨提醒广大市民,应谨防手足口病,水痘,蚊媒传染病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一、手足口病

根据我区手足口病疫情历年监测数据分析,9月-10月为我区手足口病疫情秋季小高峰,手足口病发生可能性仍较大。9月,正赶上托幼机构、中小学开学的时候,学校等集体机构易发生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牢记“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太阳”15字防病口诀。家长们要关注患儿病情变化,尤其是3岁以下患儿,一旦孩子出现持续高热、精神差、呕吐、易惊、手足抖动、肢体无力、嗜睡、呼吸或心率增快、出冷汗等症状,就有可能发展为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应立即带其就诊。市民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尽量少带孩子去人流量大的地方,防止交叉感染。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应加强晨检、消毒、全日健康观察等日常防护工作,发现疑似病例应及时隔离并通知家长带去就诊。有条件的家长应及时带小孩去接种EV71灭活疫苗,可以预防EV71病毒感染相关的手足口病及其重症、死亡病例的发生。

二、蚊媒传染病

蚊虫可传播多种疾病,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登革热等。我区历年蚊虫监测数据显示,5-10月是蚊虫活动的高峰季节,易发生蚊虫叮咬。建议市民在家里安装纱门纱窗,夜间睡眠使用蚊帐;外出穿浅色长袖衣裤,在皮肤裸露部位涂抹驱蚊剂;“翻盆倒罐清积水”,消灭蚊子的孳生地。现在,我国广东、海南、云南、浙江等登革热高发地区以及登革热的主要输入国家均已进入流行季节。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商务贸易、旅游运输等人员活动频繁,尤其是上海在筹备11月份召开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前期到达的商务和工作人员逐渐增多,易出现输入性病例。暑期已结束,出境旅游人员大量返境,相关人员一旦出现发热等症状或体征,应当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旅行史和蚊虫叮咬史。适龄儿童应根据计划免疫程序按时接种乙脑疫苗。

三、水痘

9月份,学校开学后,集体性活动增多,水痘传播风险也随之增加,尤其是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易引起水痘流行。暑期结束,外出返沪人员增加,增加水痘输入性传播概率。因此,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应加强室内通风,做好日常消毒工作;加强晨检,发现疑似病例及时隔离就医;待患者痊愈后方可返校、复工。家长们可以按照2017年新版上海市第二类疫苗接种程序领着自家宝宝自愿、自费接种水痘疫苗。日常生活中,个人应做到勤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食源性疾病

9月份天气仍旧较热,适合细菌增长繁殖,食物易发生腐败变质,食源性疾病发生风险增加。建议集体食堂、餐饮服务单位等确保用水和食物原材料安全;规范食品的加工操作流程,生熟食物要分开加工保存;食物必须烧熟煮透;做好餐具的清洁消毒工作。市民在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卫生,日常做饭,尽量本着吃多少做多少的原则,尽量不剩饭菜;未吃完的剩饭菜一定要在冰箱里冷藏保存,而且最好用保鲜膜包好,以防食物在冰箱内交叉污染;饭菜一定要热透后食用,不食用腐败变质的食品。外出就餐,选择正规餐饮店,少点凉菜,少吃生、半生的海产品、水产品或肉制品等。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后及时就医。

 

(来源:区疾控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