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不少市民在嘉定多家超市发现了悬挂在货架上的“红橙绿”含糖饮料警示标识,上面有“每日添加糖摄入<25克”“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等提示。
这是全市选取159家试点商超场所正在开展的含糖饮料调查项目,医务人员或疾控专员现场指导市民查看食品标签,引导正确选择健康饮品。
8月9日,在金汇莲花超市(黄渡店),安亭镇黄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在这个含糖饮料健康提示标识试点应用商超场所,通过电子问卷的形式了解居民对含糖饮料的危害认识、饮用习惯以及效果评价,同时进行含糖饮料的健康科普。
在当天调查的100多名居民,包含18岁以下未成年、18-40岁、40-60岁及60岁以上各年龄段的辖区居民。
从嘉定区疾控中心获悉,为贯彻《健康上海行动 (2019-2030年)》中含糖饮料控制的工作要求,提升居民对含糖饮料过多摄入的健康危害意识,市疾控中心制定《含糖饮料健康提示标识试点应用及效果评估实施方案》,在全市多个区县选取159家试点商超场所开展含糖饮料调查项目。
前期,区疾控中心率先在嘉定镇街道、马陆镇、南翔镇、徐行镇等地的超市开展《含糖饮料警示标识应用与效果评估》试点。“我们联合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通过半年时间,在全区所有街镇的100家商超,开展含糖饮料提示标识张贴及人员调查。”区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在此呼吁广大居民,不喝或少喝饮料,不可用饮料代替水。购买饮品时学会查看食品标签,选择“碳水化合物”或“糖”含量低的饮料!
科普时间
一、什么是含糖饮料呢?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含糖饮料的定义是,在饮料制作过程中人工添加糖,含糖量在5%以上(≥5g/100g)的饮料。
常见的含糖饮料包括软饮料、果汁、运动饮料、加糖的咖啡和茶、奶茶等。
二、含糖饮料的危害?
含糖饮料的危害不容忽视,正在慢慢侵害我们的健康。
1. 肥胖
糖分摄入过量是诱发儿童肥胖的主要因素之一,肥胖儿童更容易在成年后出现体重超标,从而增加患心血管疾病、高尿酸血症、癌症等各种疾病的风险。
2. 脂肪肝
过多糖的摄入也会加重肝脏的负担,容易诱发脂肪肝。
3. 脱发
清华大学在营养学期刊" Nutrients "上的研究表明:每一口含糖饮料,都在薅走你的头发。与不喝含糖饮料的人相比,每周饮用超过7次(>3500毫升),男性型脱发风险增加3.36倍。
4. 龋齿
含糖饮料喝多了之后容易对牙齿造成损伤,引起龋齿和口腔溃疡。
5.骨质疏松
含糖饮料给人体增加了额外的负担,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同时容易导致骨质疏松。
6.代谢功能紊乱
过量摄入含糖饮料,还会引起“甜食综合征”,影响到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
三、怎样控制含糖饮料的摄入?
1.看配料表
“越靠前的成分含量越多,如果第一是水、第二是白砂糖,那绝对糖分超标啦。”
“看营养成分表里的含糖量就行,饮料甜味剂一般就是蔗糖、果葡糖浆、安赛蜜这些。”
一听330ml可乐含有添加糖36.96g,已接近人一天最高建议摄入糖量。
2.多喝白开水
用白开水、矿泉水等替代含糖饮料,养成随身携带水瓶的习惯,这样即使在外出时也能保持水分,少喝果汁,尽量选择吃新鲜水果,养成记录每日糖分摄入量的好习惯。
希望大家积极响应调查,提高对含糖饮料抵抗力,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共同爱护我们的身体健康。
来源:嘉定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安亭镇黄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