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市文明办下发的《关于通报表扬2023年度上海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好人好事的决定》中,经市卫生健康系统文明办推荐,嘉定区中心医院眼科主任曹文捷获得2023年度上海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好人好事提名。
2014年的一句承诺,让曹文捷连续10年赴高原参加“青海久治光明行”活动,主刀完成白内障复明等手术300余例,均取得良好效果,获得当地群众一片赞誉。“做医生要诚实,做事更要坚持。”他希望自己能够带着这份信念,继续为中国更多偏远地区贫苦百姓带去“光”的希望。
从无到有,初心使然,一句承诺千斤重量
2014年10月,39岁的曹文捷初到青海久治,当他看到排在医院门口等候救治的百姓们,眼神似乎看向他又似乎穿过他看向远方时,曹文捷感到心酸更感使命重担。
一次,曹文捷遇到了一位远道而来的藏民。当时他几近失明,听说有医疗队前来义诊,借着微弱的视力,翻越了几座山丘到了这里。他接受白内障手术后,视力恢复得非常好,整个世界都清朗了。藏民对曹文捷讲述了自己在灰暗中度过了数年的日子,并告知曹文捷自己只是久治县千万个眼疾患者中的一个。曹文捷答应他,明年一定会再来。
这次接诊经历,让曹文捷看到了当地落后的医疗条件和帮助当地百姓眼睛健康的必要性,也是在这次接诊后,曹文捷做出了承诺:“这里的百姓需要我,我要每年都来到青海久治,为百姓带来光明,让每一个人都不再受眼疾之苦。”
跋涉远路,匡衡远援,坚持自有万钧之力
曹文捷回顾十年“光明行”之路,坦言“并不轻松”,嘴唇青紫、头痛欲裂、胸闷气喘是高原每次都会给医疗队员准备的“见面礼”。尽管随着年龄的增长,曹文捷的高原反应越来越严重,基本都要一边吸氧,一边工作,但是每一年的光明行,他都不会缺席,他说这是他和久治百姓的约定。
对口的久治县人民医院,医疗条件相对落后,没有配备眼科,甚至连兼职眼科医师也没有,所有眼科病人均需转上级医院就诊,给当地百姓造成不便。曹文捷曾遇到一位藏族母亲,最大的心愿就是见证孩子的成长。嘉定医疗队的到来,无疑给她黑暗的生活送来了光明。当曹文捷带领团队为她成功实施白内障手术后,揭开纱布的那一刻,她双手颤抖地抚摸着眼前的儿子,用藏语说道:“是嘉定医生让我看清了儿子的模样!”那一刻,在场的所有人都湿了眼眶。
医者仁心、悯患救急,助力贫困地区重见光明
28岁的藏族姑娘加毛,从小是个聋哑人,因白内障双眼也完全失明。听不到、说不出,也看不见的她生活在与世隔绝的黑暗中,精神障碍也越发严重。父亲听说上海专家来了,于是抱着一线希望,找到了曹文捷。尽管如此,曹文捷主任还是决定为加毛一搏。这一次,“幸运之神”总算光顾了这个“折翼”的藏族姑娘,手术非常成功。拆下纱布的那一刻,加毛的视线从模糊一点点清晰,这个多彩的世界又能映入眼帘了,她露出了天真烂漫的笑容。虽然世界依旧无声,但她已告别黑暗,获得了重生!就在女儿手术的次日,加毛的父亲也接受了白内障手术。
曹文捷深知“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的道理,久治百姓需要坚守,更需要开拓,在确保手术顺利开展的同时,曹文捷为当地培养了1名眼科医生,实现了久治县人民医院眼科的从无到有。
对于曹文捷来说,从医不仅仅是一份谋生的手段,更是一种使命和一份担当。曹文捷始终在追光的路上砥砺前行,他向着光,也成为光。曹文捷说,“如今肩上沉甸甸的使命,不仅是医生救死扶伤的天职,更是诚信带来的重量,未来我也将始终坚持,履行我的承诺,治愈更多需要我的病人”。
来源:健康上海12320、文明嘉定、嘉定区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