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只小鸟好好看!”小羽站在病床上指着窗外的惊喜,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小羽今年14岁,本应在学校上学的他,却已在病床上躺了3个月。明天,小羽就要出院了,他望着窗外飞过的一只小鸟,转头对妈妈说,“妈妈,我们出去散散步吧。”
“我和他爸爸都在外打工,把他交给了爷爷奶奶带,从小他就不像别的小朋友一样喜欢跑来跑去、打打闹闹,我们一直以为他是性格文静。”小羽妈妈懊悔地说:“直到上了初中,体育测验才发现他跑步根本追不上别的小朋友,而且经常会喊大胯酸痛,这才带孩子来上海看病。”
在上海,小羽被确诊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并接受了髋关节手术,但由于未及时进行康复治疗,三个月过去了,小羽左腿仍感无力、僵硬。 于是,焦急万分的小羽妈妈带着孩子来到了嘉定区中心医院就诊,住院进行康复治疗。
入院后,康复科医生组及治疗师组根据小羽目前的情况制定了详细的康复治疗方案。经评估,小羽左下肢肌肉萎缩明显,腿围较对侧明显减小,左髋关节僵硬,活动范围较正常明显减小。不仅如此,左下肢的膝、踝关节也受到了牵连,关节活动范围也有明显减小。而且因为疼痛,小羽根本不敢负重,由此导致了小羽目前无法独自坐着,更不用谈站立了,生活自理能力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小羽妈妈懊悔没有及时康复,嘱咐小羽这次一定要好好配合医生和治疗师的治疗。
接下来,小羽便正式开始了康复之路。髋、膝、踝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因长期制动,萎缩十分明显,治疗师为他制定了循序渐进的肌力训练方案,同时给予关节松动术及CPM治疗,以改善僵硬的关节活动度。
物理因子治疗
由于小羽对疼痛似乎十分敏感,不管医生的手法再怎么轻柔,小羽都会喊痛,十分抗拒。于是,治疗师每次在关节松动治疗前都会先进行相关物理因子治疗以减轻疼痛。逐渐地,小羽终于克服了抵触情绪,每天都坚持完成治疗。
经过一个疗程的康复训练,小羽的髋、膝、踝关节活动度有了明显的改善。医生通过力量训练和功能性训练,增强患者左腿的肌肉力量和耐力,改善运动功能。 同时,通过评估后进行正确的步态模式训练,改善患者的行走姿势和步态,提高髋关节的稳定性和协调性。
经过小羽和医生、治疗师的共同努力,现在小羽已经可以平稳地独立行走了,虽然步态仍然有些许欠缺,但这是小羽康复路上迈出的一大步,小羽妈妈在旁边看着,紧锁的眉头也终于舒展开来。
科普小知识
什么是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为小儿运动系统常见的结构性畸形之一,是指在发育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的股骨近端与髋臼的形态及两者相对位置关系的异常,包括髋关节不稳定、髋臼发育不成熟、髋臼发育不良、髋关节脱位等。一般情况下不会自愈,需要经过后期治疗,且早发现、早治疗,才能尽早康复。
医生提醒,患者接受髋关节手术后,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按照术后早期、术后中期及后期分阶段进行康复训练。
来源:嘉定区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