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媒体焦点 | “行走人民之城”系列报道之——聚焦“嘉”门口的好医院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

5年来,上海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城市理念和关于健康中国的重要论述,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锐意改革、砥砺奋进,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品质、多层次卫生健康服务需求,完善与城市发展定位、人口特点、空间格局等相适应的卫生健康设施体系。尤其是曾经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的郊区,随着一批三甲医院的下沉、辐射,以及本地医疗机构的发展壮大,群众看病难、康养难问题得到极大缓解。

曾经,嘉定区的医疗资源不算多,居民有个头疼脑热,看个病颇费周章,有些习惯于去市区大医院求医。然而如今,越来越多的名院、名医“落户”嘉定,为嘉定百姓带来不输市区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顶天、强腰、立地”的医疗服务新格局在嘉定悄然形成。

新民晚报推出“行走人民之城”系列报道,聚焦“嘉”门口的好医院作专版报道。健康嘉定将陆续刊登,一起来看看→


媒体报道


图片


紧密型医联体“考试”过关 “名医工作站”家门口落地

仁济医院嘉定分院(嘉定区中心医院)


图片

图|医院手术室里的仿生手术机器人


紧密型医联体,让患者更安心在‘嘉’门口看病。

——嘉定区中心医院院长戴慧莉


不久前,41岁的嘉定居民肖先生不慎从3米高处跌落,被送到仁济医院嘉定分院(嘉定区中心医院)。“一米长的钢筋从他的下腹部穿入,几乎贯穿大半个身体,又从右侧锁骨处穿出,这么严重的贯穿伤并不常见。”普外科执行主任张军峰回忆道。

医护人员第一时间与仁济医院专家进行电话和视频会诊,随后仁济医院立即派出3名权威专家赶往嘉定,1小时内全员到齐。术前,消防救援人员赶到医院,对暴露在患者体外的钢筋进行切割。之后,仁济医院和嘉定分院的胃肠外科、胆胰外科、肝脏外科及胸外科4组专家团队在麻醉科的保驾护航下,经过近6个小时的手术,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这是对仁济—嘉定紧密型医联体的一次“突击考试”。而对于更多嘉定居民来说,紧密型医联体建设让“嘉”门口的优质医疗服务圈为他们的健康牢牢托底。

仁济医院托管的20多年来,作为区域性医疗中心的嘉定区中心医院向上对接仁济医院、向下辐射社区,真正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在医联体中互联互通。近年来,仁济医院有30余位专家定期在嘉定开展坐诊、手术,以及参与带教和查房等工作,大大推动了嘉定区中心医院专业技术人才水平的提升。同时,40余位专家下沉到各医联体单位。医院还积极响应号源下沉政策,2024年上半年,优先向分诊平台开放超过50%的门诊号源,包括每周27200余个普通门诊、8300余个专病专家门诊和560个特需门诊号源,让老百姓省下了前往市区大医院排队挂号、漫长候诊的时间与精力。

去年,仁济医院泌尿外科薛蔚教授、心内科卜军教授、妇产科狄文教授、普外科刘颖斌教授、消化科马雄教授在嘉定设立“名医工作站”。仁济医院副院长、嘉定区中心医院院长戴慧莉说,2023年8月至今,医院成功开展蛇形臂单孔机器人手术50余例,涵盖泌尿外科、普外科、妇科、胸外科等多学科领域。

据悉,医院三期建设项目去年正式获立项批复。新建三期后,医院总建筑面积将达25万平方米左右,床位数将从800张增至1300张。同时,结合老楼修缮,医院将进一步全面优化调整学科资源配置,更好地满足嘉定居民多样化、高品质的健康需求。

下期预告:安亭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来源: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