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眨眼,为期一个半月的休养员艺术课程结束了。作为上课的老师,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每周五的自画像课程,也是所有课程中休养员表达自己内心情感最多的一节课。
上课前,先确定今天绘画的主题,然后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让休养员们理解。并要求绘画时颜色尽量丰富、内容联系实际,可以是回忆过去的往事或者是表达对未来的期待。比如“过去你最开心的时刻”、“出院后你最想做的一件事”等,利于他们作画。
一般认真画一幅自画像需要花费半小时的时间,在用心绘画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耐心、细心。很多休养员心中有对过去的回忆、对将来的梦想,常常因为羞于用语言表达而一直深藏于心。而区别于写日记形式的绘画,则为他们卸下了这层“盔甲”,可以通过自画像随意抒发自己的情感。
整个课程最有趣、热闹的环节是分享自画像的过程。绘画结束后,鼓励一些平时不爱声响的休养员,拿着自己的作品介绍自己画画时的心情和画中的内容。画中的人物是谁?画纸上的场景和自己的关系?为什么脑海中会想起这个片段?……开心的事大家就一同分享,不开心的事就集体安慰一下、开导一下,让他们体会到集体的关爱。
此次开展的艺术课程不同于以往的康复课程,主要鼓励休养员用歌声、用肢体、用图画来表达出内心的感受和想法。从一开始休养员们含蓄的在纸上表达,渐渐地,他们彼此开始学着拿出来分享自己的故事,认真的作画,把画纸当做日记,记录他们脑海中的美好过去,个人梦想,和对未来向往,从而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念。
艺术课程结束了,自画像的习惯却被很多休养员们“偷偷”保留了,心中的快乐也就自然而然地延续下去……
(区精神卫生中心 徐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