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医者风采 >> 正文

井冈山游记

发布时间:2015年8月18日

我有幸参与了一次红色之旅,在七月的末尾,烈日灿烂,草木茂盛之际。五天的行程十分丰富。革命烈士陵园、革命博物馆、五龙潭瀑布群等皆留下了我们的足迹。

我是在走进红色的过去。

爬山时,我一直在想,自己踩过的每一步路,是不是都曾被千万军人的草鞋踩过;自己扶过的每一棵树,是不是都曾被千万军人的手掌扶过;自己手中的石头,是不是因为被千万人的汗水所打磨才变得如此圆润;自己脚下的红泥,又埋葬过多少永恒长眠的烈士。

我来到了井冈山。我触到了革命初期粗糙的轮廓。

我去过朱毛旧居。客家装饰的屋子有许多单间,早早的铺着草席,谁的房间都一样。唯有一面白墙被玻璃柜细细的围了起来,墙很久,满是洞眼,洞眼里填着子弹。这面墙,曾经履行了它的义务,庇护了躲在他身后英勇反击的红军。外墙被新刷过,是活泼的鹅黄,墙边栽的树木郁郁葱葱。毛泽东曾坐卧的读书石就在不远处,据说敌军曾自他头顶飞过,他竟巍然不动。更远处青山环绕,云雾袅袅,桃花源一般。

我去过小井红军医院。灰黑的砖墙静默无言,医院窄小非常,横向走廊仅容一人走动。展列室里有发黄的绷带,有蒙上锈迹的听诊器,有干枯的草药。它们活在过去,承接着鲜活的回忆,尽管被时光沥干了水分,却仍留下一份铁骨铮铮。有多少英魂在此消逝?我们听故事时会被跌宕起伏的情节所感染,却也只是一时,而对于那些故事的创造者来说,他们付出的是一辈子。

我知道了王佐,袁文才这批绿林好汉;我感动于曾志,吴月娥这批革命斗士;我敬仰于毛泽东的大志筹谋;我怀念为革命前赴后继死后却不留姓名的烈士。

原来知道得越多就会越动容,原来震撼真的可以叠加,原来过去的永远不会消逝。井冈山的翠竹被风吹得呜咽,井冈山的瀑布被石头拦腰斩断而呜咽。死去的人归于尘土,就成了山的一部分,呜咽是化为翠竹化为瀑布的烈士们的,是大自然的。

我也是走在绿色的未来。

我于是明白,所谓的过去和未来皆是一脉相连。过去奠定了未来的基础,未来必将发展过去的精神。

我必将过去深埋心底,在未来的道路上,努力攀登。

(外冈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薛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