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医者风采 >> 正文

我,不负众望,不辱使命!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7日

【编前语】与国内完全不同、甚至都有些难以适应的生活环境;与国内完全不同、甚至都有些难以想象的工作环境……队员们是如何克服困难,圆满完成任务的?相信,在阅读完这篇由嘉定第四批援摩医疗队队长姜全明的自述,读者们一定能找到满意的答案。


037ee879c8cd44faa115b45528956354.jpg

图为姜全明(第二排左一)颁奖合影


2014年10月,我接受了作为嘉定第四批援摩医疗队拉西迪亚医疗队队长的重托,踏上沙漠之旅。回顾两年来的工作生活,尽管期间酸甜苦辣,五味俱全,但更多的是感动,也因此将成为我一生的难忘。

记得接到区卫计委通知担任嘉定援摩医疗队队长时,前几期不少的老援摩队员纷纷告诉我,医疗队都是由有一定工作经验的高年资医生组成,人生阅历和社会地位的积累使得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尊严、骄傲和工作生活习惯。而且,这些人多年没有集体生活,由于援摩来到遥远的北非工作生活两年,远离祖国和亲朋好友,语言不通会使得他们的生活局限于医疗队这个小小的生活圈,生活习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冲撞在这个小小的空间中每天都在发生,每个人的缺点在其中被放大,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各种矛盾,总之“队长不好当啊!”

然而,面对卫计委领导的嘱托:队长的任务任重而道远,希望你带好这支队伍,高高兴兴的出发,平平安安的回来,顺利完成祖国交给我们的任务。我知道自己没有退路,唯有迎难而上。带着使命、带着重托,我带着医疗队抵达拉西迪亚,开始了两年的援摩之旅。

都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结合援外医疗队行为规范、要求,在成立了队委会后,首先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包括队委会制度;学习、会议制度;外出请假制度;队内财务制度;队内车辆使用制度;生活物质、药品医疗器裓管理使用制度;卫生作息制度,以及帮厨制度等。

有了制度便是执行。为落实各项制度,组织全体队员学习,并对一些“小规则”的确认。比如一到拉西迪亚的第一件事就是选房间,一般都是像前几批医疗队经验按专业分,但考虑到年龄大小、男女比例等。我就按女士优先、年龄大的优先、群众优先、队长最后的原则进行了挑选分房。分配的房子毕竟是要住两年,而事实上,期间没有队员因住房闹情绪,甚至闹矛盾。

在队员们还在熟悉、适应时,我立即投入到了工作中去。在与摩洛哥医护人员协作、搭班、代班等方面,本着救死扶伤的精神,顺利、友好地与摩方开展起了协作,在体现中国医疗队精湛医术的同时,更维护着援外医疗队的形象和尊严。


1826cfdbbdef43b59a14602076b02005.jpg

图为姜全明在手术


在克服了生活习惯不同、语言交流不畅,以及医院设备简陋、管理方式落后,甚至工作方法也有所不同等困难后,队员们很快投入到工作中去,迎难而上,在各自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地工作。两年来,除了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还完成大量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完成门急诊37162人次、住院病人22962人次。期间,大小各类手术和操作5280余例、重大抢救234例、各类麻醉1054余例、难产接生2112人次、B超检查11406人次,无一例重大手术并发症,队员们在各自的专科领域,占据了摩方医生业务量的“半壁江山”。仅我所在的普外科,两年来共完成门急诊手术近500例,抢救危重病例40余例,并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得到了摩方医务人员的肯定。医疗队业务量在上海八支援摩医疗队的业务量名列前茅。


2d19a69e5b1b4f1b9eba61eb749db189.JPG

图为姜全明在查房


值得自豪的是,在摩工作期间,几个令摩方医务人员棘手的问题,在我的努力下有所突破。一是当地急性肠梗阻发病中有50%是乙结肠扭转伴坏死,由于医院没有电解质测定、营养支持等,结合我在国内的临床经验,带去了乙结肠切除一期吻合+末端回肠造瘘手术方法,既降低了吻合口瘘发生率,又提高了二期手术的安全性,特别符合当地的医疗条件,明显降低了术后并发症与病人死亡率,效果极其满意。二是由于特定的生活条件,当地腹外疝的发病率很高,特别是巨大疝和难复性疝占了很大比例。我开展的利用简单的聚丙烯平片腹膜前修补腹股沟疝技术(为当地医院第一次开展),有效解决了手术后容易复发的问题,在受到院方高度评价的同时,不少摩方医生纷纷前来讨教学习。三是把腹腔镜手术成为了当地胆囊炎、胆囊结石的常规手术。第一年,就完成近100台的腹腔镜手术,没有发生一例并发症,也没有一台中转开腹,并很快以微创、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优势在摩方医务人员及病人中深入人心,受到追捧。也成为了摩方医务人员争相学习掌握的新技术。

繁忙的工作、枯燥的业余生活之余,如何为队员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与氛围,也是作为队长的我的一项重要工作。因为我深知队员们在异国他乡的生活情况好坏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情绪以及工作。

拉西迪亚离最近的大城市至少6个小时的车程,路也是极其差,多是盘山公路。又是地处撒哈拉沙漠边缘,气候干燥、常年无雨,沙尘暴肆虐,对生活习惯于大城市的队员们来说,无疑不是一种严峻的挑战。


4bec664dc78541deb4d0bfb51b9acc82.jpg

图为姜全明与队员打理菜地

我鼓励各位队员一展身手,各尽所能,创造条件,共同克服困难,营造一个新家。由于,医疗队我们一年一度从国内订购的生活物质品种和数量有限,这里当地的肉类及蔬菜也单调,我就发动队员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针对当地蔬菜品种不多,特备是青菜极其稀少,队员们自发利用业余时间种菜,经辛勤耕耘,让医疗队的菜地常年郁郁葱葱,果实累累,自给自足,解决了医疗队50%左右的蔬菜供应。并且经常是一起动手做豆腐、发豆芽、做蛋糕、包饺子、做包子,既丰富了大家生活,也很好的调节了大家的口味。尤其是随队的厨师,竭尽所能,变着法“创造”着不同花色、不同口味的菜肴,让队员吃好。若是遇到队员生日,还会做上满满一桌子好菜。

为营造家的氛围,医疗队除了每餐坚持不分餐,像家里一样围坐一桌共餐。特备是晚餐后还会围在一起嗑嗑瓜子、吃点水果,在这样的相聚之中,如同家人一般的感觉,就这样的不知不觉弥漫着,并慢慢形成着。

同时,这也是一种不是集中开会的开会时间,我常常组织队员们及时学习总队部的各项文件、通知。更是队员们相互之间交流工作感悟、思想动态的极好机会与平台。在轻松的氛围中 队员们敞开心扉,增进着彼此的理解,增进着彼此的感情。“家的温暖”是队员们的共同感受。

拉西迪亚交通不便,娱乐设施和健身设施稀少,在我带领下,队员通过跑步、打乒乓、健身等各项活动丰富业余生活。由于经常运动,队员的身体状态都保持良好,大家的情绪和精神面貌都保持稳定。

做好外事工作也是我们援外医疗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队长,我经常在翻译陪同下定期和不定期主动上门,拜访摩方省卫生厅和医院主要官员,汇报交流医疗队相关工作,在听取摩方意见的同时,争取更多的支持。每次,他们都很热情接待、交谈气氛友好,我们提出的建议和问题一般都能得到答复和解决。我们也利用中国传统节日,邀请摩方省卫生厅和医院主要官员来队做客,与队员们共庆佳节。摩方也常在他们的重大节日邀请队员到他们家里做客,在彼此之间相互对交往中,不断增进着友谊。

回顾这一晃而过的两年的工作,我和我的队员们可以自豪的说一句“我,不负众望、不辱使命”。   

   (区中心医院 姜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