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起)王海伟、盛宇文、张楠、冯佳、邓森淼
【编前语】今年8月,来自区疾控中心防疫消毒科的邓森淼、慢病科的盛宇文、微生物检验科科员张楠,外冈社区卫生中心预防科的王海伟、工业区社区卫生中心药剂科的冯佳,参加第十九批上海青年志愿者赴滇服务接力队奔赴云南,分别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开展为期半年的志愿服务。
代表着嘉定卫生计生系统的青年医务工作者,他们珍惜这一段富有意义的人生经历,用爱、用心,更用着他们的所学所能和智慧,志愿服务,情洒滇南。
在时间过半之时,摘取志愿者们几个服务片段,以飨读者……
遇上禽流感……
(图为张楠、王海伟等志愿者在菜场检测采样)
“患儿已被国家疾控中心确认感染H9N2禽流感!”8月18日,正式报到第一天,在红河州蒙自市疾控中心的志愿者张楠、王海伟就和禽流感来了次近距离接触。尽管张楠明白该类型禽流感属低致病性,但她依然不敢懈怠,在随同当地检疫人员到各个活禽交易市场进行采样的过程中,她严格按照二级防控标准穿戴上了医用口罩和衣帽。
当完成全部8个活禽交易市场的采样时,张楠的衣服已经能拧得出水。样本检测的结果表明:6个活禽交易点存在H9N2核酸阳性。“形势较为严峻,急需采取措施。”于是,同在蒙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王海伟,立即在当地工作人员带领下,前往活禽交易市场喷洒消毒。
除了禽流感,同样不能掉以轻心的还有鼠疫。滇闽广居民区黄胸鼠鼠疫自然疫源地,主要宿主是黄胸鼠、褐家鼠,1807年到1911年间,有41个自然村先后发生鼠间鼠疫流行并波及人间的疫情,1998年,蒙自市鼠疫疫情在静息八十七年后死灰复燃。按照《云南省鼠疫防治监测方案》,蒙自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月在鼠疫固定监测点和流动监测点用鼠笼捕获活鼠。9月1日,第一次下乡的王海伟,领到的任务就是在水田乡阿打坡村开展鼠密度监测。
水田乡距蒙自市疾控中心仅40公里左右,但山路极为崎岖,经过2个多小时的颠簸,到达阿打坡村已是下午四点多。也是村支书的乡村医生已召集了不少村民,把100多个鼠笼、鼠夹、积水盘,每个鼠笼里放好诱饵(火腿肠),分发给各个村民,指导如何架设鼠笼。一切准备妥当,就等第二天一早前来收取鼠笼做检测了。
为大山深处的孩子上卫生课
(图为邓森淼在操场上为学生们上卫生课)
在文山州广南县杨柳井乡阿用村完小学的一次考察中,志愿者盛宇文注意到,在饭前洗手的学生寥寥无几。当晚,盛宇文和邓森淼聊起此事,一拍即合,决定为山里的学生们上堂健康卫生课,帮助孩子提高卫生意识。
这天,天空飘着绵绵细雨。邓森淼、盛宇文带上准备的讲义,一大早就踏上了前往坝美镇的盘山路。颠簸的山路和连续的弯道,两人的胃里翻江倒海,“真正领略了云南的大山。”
坝美阿科初级中学操场变成了大课堂。主席台旁的大树是天然的喇叭支架。“请同学们带上小板凳到操场集合!” 大喇叭一响,操场上便坐满了学生。
面对略显腼腆的学生,邓森淼用时下流行的歌曲歌词“左手右手一个慢动作”来讲解正确的洗手姿势。“看着同学们认真听讲的模样,我感觉我们的授课是很有意义的。”盛宇文微笑着说。
“学校只有一个校医,是个本地的姑娘。”志愿者们得知,当地学校根本没健康教育课。学生八成是留守儿童,缺少父母陪伴,看着让人心疼。这也让邓森淼、盛宇文更觉责任在肩:“每次下乡看到的是最真实的云南。我们要与时间赛跑,趁风华正茂,为云南多做一些事。” 第二天,他们又颠簸4个多小时,为更偏远的板蚌乡安恩完小的小学生们讲课,让学生们:干净小手,做健康宝贝。
第一次失眠……
(图为冯佳在剪药物标签单)
“90后”志愿者冯佳,被小伙伴们称为“佳爷”。尽管有着“爷们”豪气,但要赶到她志愿服务的医院,这一路的“折腾”,还是让她服了这山高水险。从昆明到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人民医院,她连续坐了10多个小时的硬座巴士,中途休息一晚后,又接着坐了近6小时的车才最终到达。
“我在药房工作,需要细心和责任心。”冯佳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她发现从几个细节入手,就可使药房工作更加规范。为此她提出,在药品架上贴上药品名称,以便更快捷准确地抓药;对开封后的拆零药品进行日期标注,方便了解药品是否超过使用期限。尽管类似方法早已在很多地区普及,但在当地却还是“新方法、新举措”。
身处高原,山路艰险,又是人生地不熟,一个小女生遇上几回失眠也在情理之中。然而,冯佳在云南的第一次失眠却显得格外不同。原来,9月20日,参加药房盘点的时候,善于“找茬”的冯佳又发现了新问题。
药房和药库同时进行盘点,而单单药房的药品数量就有300多种,所以每次盘点都大费周章。“大家从下午五点半开始,一直盘点到深夜十一点多才完工。”回到宿舍后的冯佳回想整个过程,发现其实只要对盘点方法稍作改进,就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即将原来逐一手抄的方式,改成药品单先行打印,再一一做盘点即可。“想到这个点子太兴奋了,那天晚上是我在云南的第一次失眠。”冯佳笑着说。
爱心集聚 情暖滇边
提到云南,人们最先想到的,或许就是那里如梦如幻的旖旎风光。然而,当志愿者们身临其境才发现,美景下隐藏着另一个朴实的云南。
“原来边疆真的还有这样的村庄。”一次下乡义诊时见到的景象,让志愿者张楠感到震惊。接连走访了哈普村、过者村和普春村,几个村子里都没有乡村医生,只有一所没有教师的破旧学校。”
位于云南西部边陲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极为贫困。志愿者冯佳在一所小学里看到,竟有三分之二学生穿的是凉拖。体育老师规定上体育课不允许穿拖鞋,有的学生就穿着雨鞋去上课。在去食堂的路上,冯佳看到有学生在外面的水龙头下洗头,“在11月用冷水洗头,洗完还都是自然晾干。”
入冬了,孩子们却依然穿着拖鞋上学……很快,一张由志愿者发布的云南贫困地区小学生光脚跳绳的照片,在卫生计生系统引发强烈反响。各医疗单位纷纷发起“冬日阳光,情暖云南”爱心衣物募捐活动,广大医务职工集聚爱心,踊跃捐献。截至12月1日,全系统共募得各类御寒衣物1500余件,大量的保暖鞋、帽子、围巾等,以及常见疾病健康教育、各类传染病防控等宣传资料若干箱。
志愿者说:一次援滇行 一世援滇情
邓森淼:当你以微笑回报我之付出的时候,我的心里是暖暖的,自豪的。
冯佳:这里需要帮助的人太多了,我们该思考的是怎么做才能真正帮到他们。
盛宇文:我相信通过一批批志愿者的接力,终将积少成多,形成合力,将边疆建设得更加美丽。
张楠:希望通过我们一批批援滇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不断提升滇南人民的健康意识和医疗水平。
王海伟:我将在志愿服务期间倾尽所能,为滇南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