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医者风采 >> 正文

因为这里有中国医生!

发布时间:2017年1月20日


a2116c7dcfd14aa78a8aea3f9f10ccb2.png


“因为这里有中国医生!”尽管为期两年的援摩医疗志愿服务已经结束,但拉西迪亚患者期盼的眼神、质朴的话语以及他们对中国医生无条件的信任却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

2014年的中秋之日,我与区内来自四大医院外科、骨科、妇产科、麻醉科等科室的同行组成嘉定第四批援摩医疗队,在行程13000公里、20小时之后,抵达摩洛哥拉西迪亚。在这个只占摩洛哥总面积8%的一个东南部的小省,开展医疗志愿服务。同时,医疗队作为中国驻摩大使馆领保联络员单位,还肩负着大使馆的联络保障任务。

目睹祖国的日新月异、阅尽上海的繁华精致,拉西迪亚的荒芜、偏僻,以及裹挟着沙砾气息的空气,让我们顿时感到如穿越般的恍惚和背井离乡的苍凉。但看着那一张张满含期望的笑脸,一种强烈的使命感、代表祖国的荣耀感随即奔袭而来。

拉西迪亚当地人受教育程度低,救护知识缺失、医疗人员严重不足。中国医生的到来如一场甘霖给久旱的当地带来新的希望。每天早上在医院门口,我们经常会见到横七竖八睡在地上的当地人。他们都是从拉西迪亚之外的城市专门赶来求诊的病人。因为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往往赶到时医生已经下班了。没有钱,住不起旅馆,只能在露宿。我们问:“为什么要吃这些苦头赶到这里来看病呢?”患者会不假思索的回答:“因为这里有中国医生!” 这种无条件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到肩负在自己身上的使命是何等重要而光荣!

不久的一天早晨,一位50多岁的眼疾患者前来求诊。接诊的眼科医生张德玉发现患者的一只眼睛已经完全失明,另一只眼睛的眼球和眼睑黏连在一起,接近于失明。通常的情况需要用羊膜来进行眼球和眼睑的分离,可是由于当地医疗物资的匮乏,导致张德玉无法开展救治。面对难题,他创造性的利用医用硅胶代替羊膜,成功使患者的眼球和眼睑分离,恢复了一部分视力。“失去光明,对他来说太残忍了。即便只有一线希望,我也要竭尽全力……”其实,这样的手术对医生来说风险极高,但张德玉用精湛的技艺和高度的自信,再一次成为拉西迪亚患者膜拜的“中国天使”。

拉西迪亚地区妇女社会地位低下,甚至连生命的基本权益都得不到保障,像怀孕、生产可能带来的风险在他们看来只能听天由命。可在我们看来,孕育生命的女性无疑是伟大的,孩子代表着新的希望,哪怕只要有一丝希望我们也要尽百分的努力。妇产科医生朱莲萍每月都会遇到几个濒死产妇,不舍不弃的抢救是她唯一的选择;麻醉师祝义军也为了他们,一次次地与死神对战。其中,记忆最深、也是最惊心动魄的一次经历是:护士用手机电筒帮我照明,我在昏暗的光线中摸索着实施剖宫产……无法知道当时哪来的勇气支撑我在这种情况下提起手术刀,我也想不起来是什么力量支撑我在一天连续进行12台剖宫产手术没有倒下。不过我坚信,无论换做哪位医生都会毫不犹豫的这么做,因为这是医者的本能。

2年里,12名医疗队成员团结一心,分工合作,共医治门急诊病人37162人次、住院病人22962人次,实施各类手术5280例,完成重大抢救234例。这就意味着,整整700多个日子里,如果8小时不间断工作,平均每天需要收治85名病人 ,每小时10名病人;意味着平均每天实施手术7例;每2天就要面临一次重大抢救。我们做到了,而且完美的做到了。这是中国速度和上海精神的完美结合。

仁者,仁心,仁术。嘉定医生的无私奉献和执着坚守,在拉西迪亚声名远扬,被当地百姓誉为“真主派来的中国天使”。

随着摩洛哥的开放,这个神秘的北非国家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游客。而我们在拉西迪亚的基地就犹如祖国在这偏远之隅的延伸,给我们的同胞以最大的生命保障。两年中,我们诊治过意外摔伤的中国游客,救治过误食野果食物中毒的中国留学生,抢救过车祸重伤危在旦夕的游客……等等。在撒哈拉沙漠中国游客车祸事故的抢救中,姜全明队长临危不乱,在基地没有救助条件的情况下,一边紧急联系中国红十字会部署重伤员的救治计划,一边指挥外科、骨科、泌尿科医生对其他伤员利用有限的条件进行全面诊疗。整个过程如流水线作业般干净利索:氧疗、胸腔闭式引流、静脉镇痛……所有伤员救治及时,处理得当。经过4天的不懈沟通,受伤游客被安全送上中国救援专机飞回祖国。

八千里路云和月,我们可以适应这里毒辣的太阳、干燥的气候;可怕的沙尘暴在我们眼里也无非是关紧门窗,度过一阵昏暗再扫去半屋子的沙砾而已。没有中国小菜,我们就见缝插针,开辟个菜园,自给自足;除了当医生,我们在这里发掘出了我们身上各种神奇的潜能。原来我们还可以成为好厨师,好木工、好水电工、好画师、好摄影师、好农场主…… 累并快乐着,苦并幸福着。因为我们知道跨过6个时区的那头,有给予我们精神力量的家人,爱人、孩子、父母都是我们的期盼。

时间如白驹过隙。在拉西迪亚期间,医疗队通过无数次的实践向当地医务人员传授临床技艺;向摩洛哥捐赠手术高频电刀等先进医疗器材去帮助他们完善医疗设施。院长说:“每位摩洛哥人都会被你们的善举所感动,中国医生是拉西亚迪人民永远的朋友!”最质朴的话语,也是最高的褒赏。

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用自己的方式回报着医疗队员们:邀请我们作为贵宾参加他们的婚礼;和我们一起唱歌、一起舞蹈、一起分享中国的食物;教我们做他们的美食,其乐融融。这里没有文化的隔阂,没有语言的障碍,有的是跨越国界,超越种族的真、善、美;这里也没有功名与利禄,有的是对生命的尊重,对职业信仰的坚守……

二年的援摩医疗志愿服务,必定成为我们生命中最珍贵的一段。作为嘉定第四批援摩医疗队成员,我们传承着41年来中国援摩事业的崇高,不辱自己的使命,把伟大的“白求恩”精神带到需要我们的地方。我们通过自己的技艺去展现祖国的强大,我们用实际行动去书写大爱无疆,用嘉定医生的热血浇灌神秘的撒哈拉王国——摩洛哥,让浩渺的“北非花园”春满杏林!

(第四批援摩队员  盛浴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