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医者风采 >> 正文

霍永彦:服务村民是我最大的骄傲

发布时间:2017年2月17日


8a502faf260149bd8f991885e019e534.jpg


大学毕业后,当同学们都为留在城市、留在大医院而努力奔波时,霍永彦却选择了当一名社区全科医生。这样的决定,一时让她的同学不能理解,更别说是她父母亲的不理解。

“到哪都是当医生,但我觉得社区百姓会更需要我。”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理由,让霍永彦发誓要把青春奉献在农村社区卫生服务这个岗位上。

用不着刻意,也许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缘分。霍永彦来到了地处嘉定边缘的徐行镇社区卫生中心,成为了一名全科医生。

由于是农村地区,当地的老年人不会说也听不懂普通话,给了初来乍到的霍永彦第一个“下马威”。连交流都不能,还谈啥服务啊?她暗下决心必须克服语言关。于是,一有空闲她便缠着同事,甚至是熟悉的病人,学说本地话,并操着令人发笑的洋泾浜语气,不放弃任何交流学习的机会。如今,一口流利的本地话,已是让村民们忘却了她的“新嘉定人”身份。

社区卫生以慢性病诊疗为主,强调“全程健康管理”。凭借多年的慢性病管理经验,在领导的支持下,霍永彦积极整合上级部门及区域资源,举办形式多样的慢病健康管理平台。开创的徐行镇中医健康调脂班,每月一次理论课和一次实践课,采取面对面交流和寓教于乐的健康游戏,教授居民用简单的穴位按压方法和五脏养生操来调节血脂,成为居民们的热捧。

开班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友会,更是受到患者的认可。为了增加患者对康复训练的兴趣,提高对康复锻炼的依从性,霍永彦自创了一套简单安全、方便,特别适合COPD患者锻炼的弹力带操,极大提升了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

说起霍永彦医德高尚服务百姓的故事,她的家庭病床病人徐老伯,更是有着话要说。由于糖尿病足,导致老伯“老烂脚”。在霍永彦上门换药的那段时间,时值酷暑盛夏,灸人的高温没能让她望而却步,刺鼻的恶臭没能让她敷衍了事,坚持每天上门换药。看着她每次一个脚趾一个脚趾掰开换药,老人的家人感动不已:“侬真是个好医生啊!”。

对于霍永彦来说,病人来找她看病就是信任她。为此,她在日常诊疗过程中,也就付注了十分的努力,百倍的认真。了解病情,对症下药,从不让病人付不必要的花费,是她对自己最基本的要求。有次,门诊来了位患者,仔细检查后发现没有生理上的异常,只是神情有些焦虑,霍永彦便与她聊起了家常。一番“闲聊”,了解到她因处于更年期而导致家庭关系不和睦。心病要用心药医。朋友一样的开导,终于帮她慢慢走出了情绪阴影,一时称为佳话。

由于表现突出,霍永彦被评为“徐行镇十大杰出青年”、“嘉定区优秀志愿者”等称号。但永不满足现状的霍永彦,平日里说得最多的还是“学习,让我能更好为居民服务”。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无论是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还是三级医院进修期间,务实好学的态度无不给带教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善于学习的她更是勤于思考和总结,先后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篇,合作发表核心论文1篇,主持及参与区卫计委立项课题2项。作为中心学科带头人,除了自身努力进行科研创新,她还主动将所学的知识和总结的经验乐于与同事交流、探讨。在她负责中心科研管理工作两年来,不仅让浓厚的科研氛围在中心蔚然成风,更是让中心立项课题实现了“零突破”。

当留在二、三级医院的同学忙于手术时,她正在“健康进农家”活动现场;当攻读研究生的同学在实验室收集数据时,她正穿梭在乡间小路为患者送医送药。没有怨言,没有遗憾,因为村民健康就是霍永彦最大的满足和骄傲。

(徐行社区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