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个小囡真是好!”说起马陆社区卫生中心家庭医生翁立立,家住新城北金马的韦老伯可是有着说不完的话。这也是马陆嘉枫社区居民的众口一词。
韦老伯早年因外伤导致双侧下肢瘫痪,长期卧床,且伴有高血压、糖尿病。意志消沉的他,每日的治疗药物家人给了就吃,不给就不吃。加上他老伴记忆力非常差,药物剂量、吃药时间老也记不住,搞不清,想起来就吃,想不起来就不吃。
为此,翁立立可没少花心思。先是一再调整药物品种和药物服用的频次,统一简化为高血压每日一次,糖尿病每日三次。再是,反反复复给老伯的老伴讲,直到不知说过了多少遍,阿婆能重复一遍他所说的,表示“我记住了。” 翁立立才作罢。
可翁立立还是放心不下,第二天上门“检查”,果不然,老伴还是忘了给老伯服药。眼看着老伯的血压、血糖持续偏高,翁立立干脆决定每天上门给老伯服药。于是,每天早上他总会匆匆地提前出门,赶在上班之前到韦老伯家中,帮他把一天要服的药分好、排好。终于,在规律性服药后,老伯的血压、血糖逐渐得到控制。就是这样一件小事,却被居民们传为佳话。也就在这样的一件小事后,不少没有签约的居民纷纷主动找到翁立立要求签约家庭医生服务。
2009年毕业于西北民族大学医学院的翁立立,又到瑞金医院接受了为期三年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2012年被引进到中心工作,成为了中心首个经过5+3规范化培养的全科医生。
尽管有着高学历,但一到社区中心,翁立立就很快融进了这个团队。刚到马陆,正值中心老年护理病房开设,人手不足,加上不少老医生没有接触过电子病史系统等实际,他便主动请缨,负责起了老年护理病房的医疗工作。凭着年轻人特有的聪颖好学,以及高涨的工作热情,病房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迪各小囡真是好!”住院老人们的众口一词,不仅是对他工作的肯定,更是一种喜爱的表示。
由于专业技能水平突出,乐于奉献,并有着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工作仅半年,翁立立被聘任为医务科科长助理,协助科长做好应急、继续教育等工作。在管理应急工作期间,代表嘉定区接受国家卫计委应急示范区建设的评审,获得好评,他也成为了嘉定区应急救护队的成员和嘉定区应急救护师资的骨干之一,参与F1国际赛车等重大赛事的医疗保障,定期下社区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同时他利用自己娴熟的技能,负责了中心“以需求为切入的全科医师临床技能强化训练项目”,组织开展导尿、换药、徒手心肺复苏电除颤、清创缝合、吸痰、鼻胃管插管、气管插管、胸腔穿刺术等八项技能培训,极大带动了中心全科医生整体技能水平的提升。
2015年,马陆社区中心作为嘉定首批纳入全市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单位,翁立立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投入到这一改革实践中。随着家庭医生制服务的开展,翁立立通过竞聘成为了嘉枫团队的家庭医生并兼任家庭医生科长助理,在做好家庭医生本职工作的同时,协助中心家庭医生制政策的推进和社改工作的落实。在他与团队的努力下,目前签约居民已达2396名,其中1+1+1签约375名,管理老年人612名,每月接诊病人600多人次。“翁医生是伲居民医生的好医生。”“翁医生本事不输大医院的医生。” “有啥不适意,一个电话就来。”……如今,社区的居民们一说起翁立立便个个跷起大拇指。
家住育苑小区的退休教师封老伯患有房颤与冠心病。热心社会公益的他,常常忘了按时来复诊,于是打电话提醒复诊成为了翁立立手机提醒事项之一。一年前,老伯因胰腺肿瘤手术,术后的那段日子,定时上门看望随访便成为翁立立休息时的主要内容。这段情同父子的故事,也成为了居民们的最津津乐道。
作为全科社区实践基地,中心承担着各类教学任务,身为教学骨干的翁立立,带教时,除了社区常见疾病的诊治及社区实践技能培训外,更注重职业道德教育,以及社区比较薄弱的科研能力的培养,无不给全科实习医生留下深刻印象。
“如果家庭医生是一粒种子,社区就是滋养我成长的土壤。那么,居民健康就是支持我的不竭动力,更是我永远的追求。”获奖后的翁立立如是说道,对荣誉没有一丝满足感,有的只是更好服务居民健康的期盼。
(马陆社区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