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事眼中,她是一个铁人,忙起工作来不知疲倦;在领导和同行的眼中,她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多面手”,业务熟悉能担重任。她就是获得“2015-2016年度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称号的区中心医院副院长华孙英。
自1999年担任儿科副主任从此踏进了医疗管理大门,到如今,华孙英已在医疗管理领域摸爬滚打了近二十年。凭着对医疗行业和对管理事业的热爱,她始终充满使命感,数年来夙夜在公,分管着质控、医疗、纠纷、院感、护理等,各条线有着层出不穷的疑问需要应对,涉及到应急、协调、组织等方方面面……纷繁复杂的管理工作渗透于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她总是淡淡地说一句“习惯了”。因为她明白精细化管理是企业核心的道理,医院关乎生命大事,其管理更需要精细、有序。在不断更新医疗管理制度的同时,每两年她就会组织一次全院性管理制度的修订。2012年,医院高分通过二甲医院评审,无疑又是一次精细化管理成效显著的见证。
在被华孙英果决干练、雷厉风行的处事风格所折服的同时,她也因此有了一个几乎全院人人皆知的“铁娘子”的称号。
作为区中心医院分管医疗业务的副院长,在瑞金北院和东方肝胆医院的入驻嘉定之初,“铁娘子”华孙英就敏感地意识到嘉定的医疗格局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区域医疗中心的区中心医院将迎来新的压力、新的挑战,但“更是一次机遇”,迎难而上的华孙英给自己提出了要求,明确了目标。她暗下决心,通过狠抓管理来增强内涵,提升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级,服务嘉定百姓。统计数据显示,医院三、四级手术率,目前达到了总手术量的46%,管理的效能再次显现,区域医疗中心的核心竞争力也日渐显现。
作为一名资深医院管理者,华孙英对科学的管理方法充满着兴趣,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乐此不疲。2014年,医院推行品管圈活动,提倡自下而上、自主自发地进行细节管理,至今已有50个不同的活动主题在院内陆续开展,极大激发了一线工作人员参与管理的热情及主人翁意识。
为减轻百姓就医负担,华孙英带领手术科室积极发展日间手术,开展200余个临床路径病种,走在了全市同级同类医院的前列。随着临床路径的推行,进入临床路径的病人,住院天数减少了,住院费用降低了,实打实的“福利”,让病家有了满满的获得感,受到了业内外人士的一致好评和肯定。
为了保障孕产妇安全,华孙英勇于改革,建章立制,推行全程细化管理,不断规范孕产妇管理,严格控制剖宫产率。使医院的剖宫产率下降了34-35%,位列全市医院第三名……
一个个“为了”,看似只是一个目标而已,但为了这目标的实现,期间所需的付出和努力,只有华孙英自己知道。
随着医院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逐渐展开,区域影像诊断中心、临床检验中心、临床科研中心等中心相继建成和使用,医院对社区的辐射能力不断加强,发挥着越来越显现的区域医疗中心功能和作用。特别是胸痛中心的建成,把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平均DTB时间缩短为88分钟,比市质控要求的90分钟整整少了2分钟。
或许你会说,不就是2分钟,也就是120秒吗?但所不知的是这短短的2分钟对于心肌梗塞病人是生死攸关的。为了这2分钟,华孙英与团队为之付出了多少努力,甚至是心血。2016年5月,医院启动筹建区域胸痛中心建设,“铁娘子”华孙英几乎是无间歇的全过程参与了场地设置、人员安排,以及制度流程的设计制定,并先后组织数十次的协调,从医院层面协助各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合作。在她的亲力亲为下,管理团队逐渐厘清了制度和流程,并与120急救形成了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无缝连接,心梗、脑梗患者在救护车上就能做好初步诊断和部分检查,并在救护车到达前与医院医生取得联系,为抢救成功赢得更多机会,成为医院的品牌。
自然,华孙英在办公时间的繁忙自不必说,然而,下班时间也是前脚走出医院大门后脚电话就响起,对于华孙英来说,几乎就是一种常态。作为医院当一名管理者,华孙英对医院就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一年到头、365天没有一刻的停顿有着更深切的体会,唯一觉得的只是“时间不够用”。回顾医院的每一次应急事件、突发事件的应对,以及各类重大赛事的医疗保障,无论节假双休日,还是午夜凌晨时,每一个抢救现场都有她的身影,永远是那个不知疲倦、风风火火的“铁娘子”。
“百姓满意才是金标准!” 这是华孙英数十年如一日的源动力。难能可贵的是作为一名管理者,她关心的不仅是来院就诊的病患,更是辖区内每一个有健康需求的百姓。热衷于公益的她,除了积极与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对帮扶、定期下乡门诊外,还把这份医者的天职与大爱,延播到了高原、边陲,青海久治、云南德钦,留下了一个个坚实的大爱脚印。而唯独心中没有把自己的身体健康当回事,要不是厚厚的病历卡“泄露”,曾经有一段时间“高强度”工作导致的眼底出血,至今也不为人知。
在获得“三八红旗手”称号后,华孙英并没有显示出太大的欣喜,因为荣誉、成绩对她来说永远只是一次次鞭策,一个个新的起点。
(区中心医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