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上海市十佳社区护士”获得者 工业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吉守艳
八年前,时在长海医院工作的吉守艳,偶然间与嘉定工业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三甲医院到社区中心,尽管工作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热爱护理事业的执着,一颗永远为病人服务的心却没有变。
2014年,中心老年病房收治了一名偏瘫患者,入院之初,老人身上出现了多处严重的褥疮感染,散发出的阵阵恶臭,就连家属都避之不及……。而吉守艳想都没想就揽下了每天清创换药药的工作。
时值盛夏,包着厚厚的敷料,远远闻着就令人作呕的褥疮气味,更别说是拆了敷料后靠近了。尽管吉守艳按照操作规范带着口罩,但说实在的,此时的口罩戴着就跟没有戴一样。浓烈的臭味直往鼻子里钻,熏得吉守艳打起了干呕,但她强忍住了,与创面的距离始终没有拉开过一点,一是要靠近后才能看的更清楚,二是俯下身去,才能保证手不会抖,在创面上“抽丝剥茧”般去除腐烂组织,不会给老人多造成一份疼痛。每次换药,汗流浃背是常事,更是一次毅力与体力的考验。好几次换药结束,吉守艳都是扶着推车走出病房的。
服务中心的老年护理病房收治的大部分是患有慢性疾病的失能老人,吉守艳经常这样提醒着自己:多一份爱心、多一份细心。
2011年起,嘉定工业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开展家庭医生制服务,吉守艳的工作地点也从病房延伸到了社区,签约慢性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糖尿病患者随访监测、家床老人上门护理、为失独家庭送关爱……,吉守艳为之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尽管工作强度、工作的繁杂度,让吉守艳一度感觉到了前有未有的劳累,但每次的上门、每次的走访,吉守艳的脸上始终挂着发自内心的微笑,始终保持着最饱满的热情来面对辖区的居民们。
有一次走访中,吉守艳得知某小区有一对90多岁老夫妇,老伯患有严重的心脏病,由于子女常年不在身边,阿婆时常面朝北方,神情恍惚,精神状态极差。细心的她敏感地意识到阿婆的心结,读懂了阿婆的恍惚。于是,吉守艳利用一切机会,甚至是挤出时间,主动上门,在提供健康服务的同时,运用自己的所学,在一声声亲切的安慰声中,在一句句家常话中,疏通着老两口紧闭的心门。都说乡音不改,乡情难忘。第一次上门一开口,伴随着道地的东北口音,老两口顿时来了精神,“原来咱们都是东北老乡啊!”一下子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成为了忘年之交。而从此,吉守艳也便多了一份牵挂,定期给两位老人测量血压、定期上门送药送药,定期上门看望老人,陪着唠嗑……,已是“约定俗成”。以至于老人的邻居,还以为她们是远房的亲戚。
尽管工作很忙,但不满足于现状的吉守艳,依然时刻不忘提升自己,掌握更多大的服务本领。不仅顺利完成了同济大学护理学专业的本科课程,取得护理学学士学位,同时参加市护理学会举办的“静脉留置针培训班”、“PICC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培养学习班”,成为分中心PICC专科护士,多了一项服务能力。
2016年,她参加全国基层卫生岗位练兵技能竞赛,获得“嘉定区社区护理组一等奖”,“上海市基层岗位练兵社区护理组个人三等奖”,并作为后备队员参加全国基层卫生岗位练兵技能竞赛,被授予“2016年上海市基层卫生技能能手”。
由于工作出色,年初,吉守艳被任命为分中心护士长,而从此更忙了。奔波于“中心”与“分中心”,两地的预检台、暖心屋,都有她为患者答疑、解释的声音;注射室和换药室里,都有她为患者注射、换药而忙碌的身影;门诊诊室里,都有她为患者解释、签约的背影……,忙碌而充实着。
“如何更好服务患者,减少他们的痛苦才是护理工作的最高目标,是我永远的追求……”在一项项成绩、一个个荣誉面前,以服务病人为使命的的吉守艳总是这样坦然。因为她明白,成绩属于过去,唯有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不断进取,不断发奋,更加热情地对待工作、用心地照顾好病人,才是对荣誉的最好回馈。
(工业区社区卫生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