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医者风采 >> 正文

医务社会工作:医护、患者都是我的服务对象

发布时间:2019年4月1日

参加了为期两天的《2019年海峡两岸医务社会工作与义工服务实务模式学习班暨医务社会工作实务论坛》活动后,我对医务社会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作为一名医务社工,我和许多同道们一同感受到了“春天的希望”。

在此次培训会上,除了有北京大学社会工作系马凤芝教授、上海卫健委干部人事处倪艳华副处长等为大家解读了相关的支持性政策文件精神和要求,更是让我受益匪浅的是医务社会工作实务领域中很多优秀的实践经验。例如“医务社工+志愿者联动”模式、医务社工的资源整合实践、医务社会工作的标准化建设等许多新知识、新理念,让我对医务社会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和启发,对于如何做好本职工作,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我认为,社会工作主要帮助有困难的人走出困境,作为医务社工如何发挥作用帮助临床一线的医护人员舒缓压力,为医院患者提供心理支持,这也是今后的工作重点。

结合医院发展、临床需要及患者需求,为医务人员继续开展“心灵花开”工作坊活动,例如根据专业支持小组开展“巴林特小组”工作,通过还原医疗投诉事件情景,找出医护人员的症结,然后帮助医务人员进行心理减压、情绪疏导;为住院病人开展床边心理疏导服务,从医院康复科病区入手,了解康复科病人入院情况、家庭情况等,联合心理咨询师,测试、评估病人心理状态,通过跟进服务,掌握动态变化,进行心理干预活动等;积极结合病区健康管理小组活动,以延伸护理服务中心为主导,结合内科“糖心俱乐部”、外科“爱心荟”等项目,运用专业小组方法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不仅关注患者身体健康、更重视患者的社会心理等问题,为患者提供心理援助、情绪疏导、干预支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提升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作为医务社工,我希望可以成为连接医院和患者之间的桥梁,能以我们的拳拳之力,缓冲医患者矛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为患者身心健康保驾护航。未来,我仍将怀着憧憬之心,向着社工之梦,虔诚地一步一个脚印,砥砺前行。

 

(安亭医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