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到隔离点工作心得体会时,嘉定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科医生周亮却说自己有点“三心二意”。
这是怎么回事?在接到派驻隔离点工作电话时,他正在为诊室坐诊,为签约患者开具长处方。一个电话通知他后天7点前到达隔离点开展工作。“好的,没问题!”他一口答应下来。就在此前,他刚完成0-6点道口执勤工作,尚未得到好好休息,便又投身于防疫战线。他说,疫情就是命令,不管命令什么时候下达,他都将第一时间接受。那他说的“三心二意”到底何意呢?
一心——常怀敬畏之心
一天,一位隔离人员电话反馈说房间内的网络断了,专业人员无法进入隔离区域,我临时做了回网络技术人员,在那东拆拆、西接接之后,网通了。但是隔天收到通知,这位隔离人员是密切接触者。一刹那,说不担心是假的,但转念一想,我工作时二级防护装备都穿戴正确,出房间后也及时做好了消毒工作。“心有所畏,行有所止”,在防疫工作中常怀敬畏之心,才能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穿脱防护服时注重细节,做好自我防护措施,也是为了更好的工作。
二心——细心才能把事情做得细致
在隔离点繁杂的工作中,对刚入住的隔离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是其中重要一项内容,是否有密切接触史、是否有重点地区旅居史、临床症状等,这就像是侦探查案一样,需要在他们杂乱五章的描述中细心地筛选出有用的信息、剔除无关信息后进行记录,再反馈给文书人员汇总上报。当隔离人员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更需要细心的进行问诊和体格检查,快速甄别是否需要做进一步的转运至定点发热门诊进一步检查。
周医生的细心不仅体现在了隔离对象的服务上,隔离点工作需要长时间佩戴护目镜,而起雾后的镜面常常导致门牌号都看不清,大家需要低着头、仰着脖、斜着眼等各种姿势看体温计、记录信息,文书人员也常常伏案工作,每天工作结束后大家都颈肩酸痛。某天下午休班的周医生来到清洁工作区,带领大家一起做起了颈椎保健操,还为肩痛明显的其他医护来了套完整的颈肩关节推拿手法演示。
三心——耐心是一种态度
隔离人员长期生活在房间内,难免会出现身体和心理方面的不适,个别人员出现焦虑、情绪急躁,此时当班的周医生会与他们一对一交流,耐心地进行心理疏导。同时,周医生发挥中医医师的优势,运用中医五音疗法来调节隔离人员的情绪,利用休息时间找了一些曲调低吟、节奏徐缓的音乐,例如《平沙落雁》、《烛影摇红》等,推荐他们在睡前收听,以起到安神宁心、镇静的作用。
一意——“医”心“医”意,守护健康
隔离点的工作三班倒,每个班次需要连续工作6个小时以上,3月中旬时,虽然抗疫物资紧缺情况有所改善,但每一件防护服仍是弥足珍贵,所以在岗时间大家基本都不吃不喝,穿着纸尿裤以备不时之需,为的是尽量减少消耗。每天按时进行体温监测、关注症状、送饭、收垃圾、室内消毒,还要帮助他们解决用药问题、心理疏导……一切的一切只为能能够守护大家的健康。
二意——意志坚定,共克时艰
当被问到“有没有后悔”时,有10余年党龄的周亮同志说:“17年前的非典时期,我也参加了当时的防疫工作,知道在这个特殊时期、特殊环境的工作会有很高的感染风险。但作为一名党员,同时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在此时要站得住、扛得住,尽心尽责,把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位。”虽然也曾害怕,也曾心力交瘁,却从未放弃,无所畏惧的意志彰显着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共产党员的如磐初心。
(嘉定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