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医者风采 >> 正文

【疫线讲述】我从方舱转战定点医院

发布时间:2022年6月6日

初夏六月,上海在经历了所有艰难后,终于阴霾散去,天空放晴,烟火归来,久别重逢,珍重如常。在这场大上海保卫战中,千千万万人守护着,坚定着,只为了迎接共同的希望。【疫线讲述】继续把镜头对准战疫前线的嘉定卫生人,对准不畏挑战迎难而上的故事和瞬间,记录精神,传递信心。

讲述人:嘉定区安亭医院 杨阳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变化,按照医院要求,我从3月2号开始住在医院里,起五更睡半夜,参与核酸采样工作;3月27日医院微信群里发出了“自愿报名进入安鹤方舱工作”的通知。看到这个消息后,我想:巾帼何须让须眉,我要为抗疫工作尽一份绵薄之力,便立即请缨瞒着爸妈报名参加。回到家里,想法更是得到了老公莫大的支持,并嘱咐我要带上他那份“退伍军人不褪色”的心意一起战斗,报效国家,服务人民。

62ab5c22aa08448e90c19a7515b7bcd1.jpg

方舱医院:38天的坚守

3月29日,我们一行17名医护人员的医疗队在医务部朱明主任的带领下到达安鹤方舱,战斗就这样悄然打响。在安鹤方舱的这段时间,我成长着,学习着。第一次接触新冠感染者,面对传染性如此强的新型疾病,说不紧张是骗人的,可是看着患者的眼睛,我告诉自己必须淡定,患者需要我。

为了节约物资,我们上岗前都只吃一个鸡蛋;为了与患者沟通,穿着那密不透风的隔离服,我们只能不断提高说话的声音,短时间内就会出现口干、嗓子嘶哑,只有呼气在口罩里结成小水珠,汇聚起来流到口角,滋润干枯的嘴唇。

酒店式的方舱对于市民来说有很舒适的居住体验(私密性强),但增加了医务人员病情掌握的难度和工作强度。记得,有个刚出生6个月的宝宝半夜发热,当时方舱只有1岁以上小孩口服的退热药,一时半会儿调配药也无法到达。见状,医务人员就协助小宝宝家属给小孩擦身,冰袋物理降温。在1个小时后,小宝宝终于退热了。家属非常感激,而我也收获了满足与感动。安鹤方舱在5月5日关舱。历时38天的坚守,收治了1000多名患者,其中包括产妇、哺乳期妇女、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患者中最小的仅17天,最大的93岁。

1bf75538ab0e4d82ab42a42dc5e1370c.jpg

定点医院:战斗还在继续

5月6日,我开始了健康隔离观察,为下一次的出征做好准备。在这期间,安亭医院转型为新冠肺炎定点医院,收治了很多重型危重型新冠感染者,治疗和护理压力骤增。很快,我如愿回到熟悉的医院,与兄弟姐妹共克时艰、守望相助。

定点医院的病人绝大多数患者都是有不同程度的症状,她们不仅要承受病痛,也在接受心理的煎熬,甚至有些是来自家人及朋友的嫌弃,几重打击下,有的病人精神就不好,我们不仅要给病人治病,还要“治心”,对病人进行人文关怀。在八病区李燕娓、邱慧护士长的带领下,护士经常做好临床护理工作之余,和患者聊天,进行心理疏导,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治疗。我发现,我“没心没肺”的冷幽默,可以有效调动患者的情绪。在救治过程中,我也学会了很多专业知识,如俯卧位通气技术、有创呼吸机的使用、气管插管病人的管道护理等。一场战“疫”,让我的专业知识与技术水平均得到了提高,真是“疫”外收获啊!

我想对同事说:

因为疫情,我深刻体会到了医院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凝聚力。在全体党员、领导干部的带领下,在区内兄弟单位的支援下,每一名医务人员、每一个后勤保障人员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坚守。也正是因为在战疫奋进中磅礴伟力,进一步激励我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决心。

我要对家人说:

感谢老公刘先生,在“缺席”的3个月中,照顾家辛苦了,你是我的坚实后盾。儿子、女儿,等妈妈打跑病毒,给你们补过生日、补“六一”儿童节,妈妈永远爱你们。

 

来源:安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