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六月,在经历了艰苦的疫情防控工作后,上海终于阴霾散去,天空放晴,烟火归来,生活如常。在刚刚过去的一段时间内,千千万万人守护着,坚定着,只为了迎接共同的希望。
【疫线讲述】继续把镜头对准战疫前线的嘉定卫生人,记录不畏挑战迎难而上的故事和瞬间,传递卫生人的精神和信心。
讲述人:南翔医院支援定点医院医疗队
这支医疗队由南翔医院严华杰带队,王新广、陆旭梅等33名医务人员组成,于4月13日整体接管安亭医院新冠肺炎定点医院第十病区,执行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救治任务。奋战四十多个日夜,共收治170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实现所有患者平稳出院,全体医护人员零感染的救治目标。5月27日,医疗队圆满完成医院和上级交付的任务,顺利关闭十病区。
回忆起这段战疫经历,严华杰长叹道:“永生难忘!难忘翔医人‘若有战,召必回’的大局观和奉献精神;难忘翔医人表现出来的内心的温度、战斗的力度、专业的高度。”十病区接收的新冠患者中很大一部分均伴有严重的基础疾病,病人的年龄跨度大,上有百岁老人,下有出生仅数月的婴幼儿,全体队员们以生命护使命,以挚爱护苍生。
有爱便有光
潘丽娟护师是急诊科的“老法师”,处处想在先干在前。她与秦凤、夏彩凤、王玲、胡程、王亭亭护士组成护士组,一到“战场”,立马熟悉环境和准备急救仪器,用最短的时间摸索出一套适合团队的工作流程。
住进定点医院的患者除了自身疾病需要治疗外,他们的“心理防疫”同样是医务人员的关注点。护士胡程注意到,85岁的陈老师一日三餐吃得很少,甚至有一餐完完整整地没被动过,而且情绪低落,也不喜与人交流。她主动上前“套近乎”,有时是敬重地叫一声“陈老师!”,有时是为老人剥橘子,缓解中药的苦味……一次次在她看来“微不足道”的交流,却是一剂“心灵良方”,陈老师配合治疗,按时服药,胃口也好起来了。“看到病人能健康出院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胡程说道。自今年年初以来,胡程先后支援机场、隔离点、核酸采样、医院封控区,几个月来未曾回家与孩子相聚。在疫情期间,她向党组织慎重地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入党初心。
护你安全回家
病区里49床的小患者年仅14月龄,入院时伴有高热和咳嗽,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护理,症状消失,核酸结果转阴并符合出院条件。本是一桩令人高兴的事,但此时发现在病房照顾她的妈妈被确诊了。陆旭梅护士长再三思量滞留的利弊,多次与家长沟通,决定亲自护送孩子回家。“一开始,小朋友离开妈妈情绪比较激动,我就想我平时唱儿歌哄女儿开心,我就抱着这个小人儿唱了一路儿歌,把她安全送回了家。”陆旭梅说,直到将孩子亲手交到社区志愿者怀中,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下了。
坚守与汗水
哪里需要到哪里,在接到紧急调令后,支援浏岛方舱的徐希萍、尧佩、葛尚桦和王婷婷,与当天晚上转战新冠定点医院。“我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方舱护理经验,支援定点医院可以更快上手,保证完成任务!”四个姑娘在这个“特殊的战场”上始终坚守初心、心系患者。已持续近两月之久的“战斗”,身心的疲惫、工作中的困难和压力,她们咬咬牙,都被克服了。因为她们坚信,疫情终将很快过去!“家就离我300米之遥,我却2个多月未进一次家门。”家住医院附近的王婷婷望着家的方向说道。
白袍执戈,星夜驻守,40多个日夜,有无数瞬间让我们感动!然而,他们说的最多的就是:“我们只是千千万万个医护工作者中的一员,无论是党员是还普通职工,只要我们每个人坚守岗位,全力以赴,守护每一名患者,坚定战疫信心,疫情终将过去,生活终将回归。”
现在,如常的生活回归,全社会重整行装再出发,医务工作者们又回到了熟悉的工作岗位,投身于人民健康事业。
来源:南翔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