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轮艰苦卓绝的抗疫中,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体现。嘉定区卫生健康系统广大党员干部胸怀大局,闻令而动、尽锐出战,在特殊时期扛起特殊责任,拿出特殊担当,以“勇毅行动”诠释“忠诚担当”,让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
嘉定区卫生健康工作党委组织开展一场“我的抗疫故事”交流分享活动,回顾战“疫”场景,讲述战“疫”故事,进一步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劳模精神,进一步激励广大党员职工鼓足勇气、提升精气神,庆祝建党101周年,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讲述人
朱一鸣 嘉定区中心医院
讲述故事
《勠力同心坚守抗疫战场 硬核担当护佑百姓健康》
2022年3月,在这草长莺飞的美好时节,申城却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疫情“倒春寒”。疫情以来,嘉定区中心医院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日常诊疗,全院上下2000余名医务职工坚守院内外11个阵地,牢牢守住生命救治线和疫情防控线,将责任和担当书写在抗疫的战场上,汇聚起共克时艰、同心抗疫的磅礴力量。
面对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叠加,医院党委发出“一往无前夺胜利,同心保卫大上海”的最强征召,300余名党员全部上阵,将党旗插到前沿阵地。党政领导班子分工合作、相互支撑,发扬“事不过夜”的作风,跨前一步指挥作战,实行“楼长制”,分头管理相应楼宇。同时,党政领导牵头成立工作专班,制定工作方案,梳理工作流程,切实发挥专业救治、疫情防控、后勤保障、维稳运行、宣传引导的积极作用,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为确保院内院外阵地不丢失尽心竭力,坚决打赢大上海保卫战。
经过百余日艰苦卓绝的奋斗,在区委、区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区卫健委的坚强领导下,和在仁济总院的指导下,以及社会各界的关爱帮助下,嘉中心赢得一场又一场战役、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为全区疫情防控工作作出了应有贡献。
3月以来,医院两任党委书记、3名副院长挂帅出征,半数以上中层干部主动请缨,2000余人次医护人员勇敢逆行,全院医务职工闻令而动,一夜成军,先后接管4个方舱医院,筹建2个24小时核酸采样点,负责4个区级集中隔离点和1个市级集中隔离点,组建了一支24小时待命的核酸采样队伍,共收治新冠确诊患者6000余人次,服务隔离人员8000余人次;完成核酸采样260万余人次,圆满完成疫情防控各项任务。
4月6日,我们从南翔医院手中接过作为新冠救治定点病区的统嘉护理院,并于4月18日起开始收治新冠患者。100张床位、13名医生、26名护士,历时一个半月,共收治患者300余名。相比方舱医院而言,这里的病人相对病情比较重。在这里,不仅有“生死时速”,还有对患者的“无微不至”。
院外前沿阵地,医务人员与病毒“短兵相接”;院内总司令部,“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的声音铿锵有力,门诊、急诊、手术室、住院病房,每一个人都在全力以赴为生命护航。
在这个特殊时期,医院血液净化中心不仅承担着常规血透病人的需求,同时也是封控区血透病人的定点透析医院。面对200余名每周常规血透的患者,肾内科主任李缨带领团队重新梳理了流程,前置核酸检测,采取分时段、分区片、分批次错峰透析,60台机器全力运转,16名医护闭环管理始终陪伴在肾友身边。针对封控小区的血透病人,启用专门的应急血透室和专门的机器,医护人员24小时在岗,机器24小时运转。守护透析患者的生命线,这是血透人的共同心愿。
作为隔离救治定点医院,十九病区就像一个小型综合医院,通过院前评估、入院协调、隔离治疗三个环节的无缝衔接,24小时为来自封控区有就医需求的市民提供服务,截至目前,隔离病房共收治患者近300人次。今年以来,已有51名新生儿在隔离病区出生。每一声婴儿的啼哭,都预示着未来和希望,疫情之下尤为珍贵。
发热门诊是疫情防控的“前锋战场”,疫情期间,发热门诊共接诊患者3000余人次,发热隔离病房收治患者290余人次。医护人员一直通勤,无法与家人见面,所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发热门诊的使命,就是要尽早发现并隔离感染者,当好“监测哨”,及早阻断病毒的传播。他们就是肩负这样的使命,始终坚持在岗。
自4月1日浦西进入全域封控静态管理后,医院预判到百姓可能会出现“缺医少药”的情况,坚持周一至周日开放门诊基本诊疗服务,并开设简易门诊,社区志愿者可以持多张就诊卡在同一个诊室代配药,大大提升了效率。
疫情之下,医院门诊服务不停摆,急诊救治更是倍加忙碌。高峰时期,急诊科多次单日接诊量超600人次;救护车连续多日超35车次,抢救室患者多次突破单日60人;观察室患者每日在90人左右,其中80%以上是重症和老年病人,身处一线的急诊人当仁不让成为了疫情阻击战的“排头兵”。没有核酸报告,就意味着增加了很多风险,但是面对危险,从来没有人畏惧和退缩。
医院整体运行看似波澜不惊,实则如履薄冰。“非必要不封控”的信念掷地有声,我们区域性医疗中心扛起了“千钧重担“。医院急救绿色通道始终保持畅通,对于胸痛、心梗急危重症和孕产妇等,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3月1日疫情暴发以来,医院门急诊接诊27万余人次;出院患者6800余人次,手术2100余例。为切实保障患者及医护人员健康安全,急诊室设置了缓冲抢救室,住院部设置了缓冲病区,每个病区都设有缓冲病房,牢牢守住收治患者的第一道关口。
PCR实验室是另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检验师们站在距离病毒最近的地方,穿戴全套防护装备,24小时“换人不换岗”,坚决当好疫情防控持久战中的“侦察兵”。为进一步提高核酸检测效率,实验室将分拣工作前移,进一步优化流程。当时医院4个PCR同时启用,检测能力提升至单日单管4万份。3月以来,共出具核酸检测报告168万余份。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抗疫一线“大白”们的身后,还有一群默默付出的后勤保障人员,温暖守护在大后方。物资保障及时到位、环境消杀以快制快、防疫关口严防死守……他们同样用行动构筑起了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如今,大上海保卫战赢得了胜利,但是疫情形势依然复杂多变,巩固疫情防控成果不容丝毫松懈。在严密筑牢安全防线的同时,医院加紧复工复产的步伐,启用全新的口腔科,设立独立诊间,配备新风系统;优化日间手术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务,进一步提升床位周转率和使用率,有效缓解患者“住院难”和“手术难”问题;改造启用崭新的健康管理中心,更好满足了百姓对健康生活的美好追求。今年以来,医院深入推进仁济-嘉定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将资深专家、优质服务送到群众身边,真正为群众办实事,为人民谋福祉。
作为一家拥有75年历史的区域性医疗中心,后疫情时代,全院上下将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和伟大建党精神,自觉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高举公立医院公益性旗帜,在融合型党建引领下,充分发挥好公立医院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重要作用。在仁济总院技术、人才的大力支撑下,努力打造医疗技术精尖、医疗质量过硬、医疗服务高效、医院管理精细、群众就医满意的公立医院。以信仰作帆,以奋斗为桨,在浩荡的新时代东风中,向着谱写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起航,为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