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医者风采 >> 正文

【我心目中的好医生】曹文捷:抒写大爱的光明使者

发布时间:2022年10月22日

2022年8月,嘉定区卫生健康委在全系统开展2021-2022年度嘉定区“我心目中的好医生” “我心目中的好护士”评选活动,王韶华等10名医生和王雅萍等10名护士入选。“健康嘉定”微信公众号将陆续推出二十名获评者的先进事迹,激励全区广大医务职工以先进人员为榜样,努力践行崇高的职业精神,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和伟大建党精神,为居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更有温度的医疗卫生服务,积极营造全社会尊医重卫的氛围,为现代化新型城市建设夯实基础。

2e731d2a783a4dad9359cb9c26781f0e.png

曹文捷  嘉定区中心医院 眼科主任

他是上海市助力脱贫攻坚先进代表,8年9次上高原,医疗帮扶的足迹遍布云南、西藏、青海等地,为当地医院培养眼科人才,为雪域高原的藏族同胞送去光明。他是上海市仁心医师提名奖获得者,心中装着病人,手中握着技术,带领团队精进一个又一个新型眼科手术技术,福泽广大眼病患者。

人生格言:用手擦亮眼睛,用心呵护光明。

眼里看的是病 心里装的是人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医20余年来,曹文捷始终怀着一份初心,为患者擦亮窗户,让光明照进内心。

多年前,有位住在精神卫生中心接受治疗的“精障”患者,因双眼白内障而失明多年。由于无法正常沟通,不能配合检查,已被多家医院婉拒手术。于是患者的姐姐找到曹文捷,希望曹文捷能为他弟弟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心病难治,眼疾我来想想办法。”了解情况后,曹文捷果敢地决定试试。不知经过了多少次的沟通,终于完成了全面检查,并顺利实施手术。看着失明多年的弟弟重见光明,激动不已的姐姐这样评价曹文捷:“眼里看的是病,心里装的是人。”

从一名医学生成长为区域性医疗中心的眼科主任,在专业技术上不懈追求精益求精的曹文捷,脚踏实地,一路奋进。先后在区内率先开展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角膜塑形镜验配、眼科激光治疗、玻璃体切割术等新技术。眼科激光治疗、玻璃体切割术等手术,填补了嘉定地区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脱离等眼疾的技术空白。并将眼科常规手术——白内障的切口缩至2.2mm,将术源性散光减到可控范围的最低;通过微创技术实施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实现了无疤痕,一项项创新技术的实现和突破,打造了医院眼科品牌,让广大眼疾患者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优质医疗服务。

bb61ff9ccc584a9c8017bf23bc330b47.png

坚持九上高原  海拔高境界更高

2014年起,曹文捷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多次跟随区医疗队参加巡回义诊、对口医疗支援活动,足迹遍布云南迪庆、西藏拉孜、青海久治、安徽六安等地。更写下了连续8年9次参加青海久治光明行活动,主刀完成白内障复明等手术200余例的记录。

地处海拔近4000米的青海省久治县,高原强烈的紫外线照射导致当地藏民白内障多发。“初到久治县人民医院,医疗队看到的落后的医疗条件,没有眼科医生,更没有设置眼科,所有眼病患者都上转至百公里以外的医院。医院没有开展外科手术,更未配置手术室,也缺少相关的手术设备与用品。”回忆起第一次走进与嘉定结对帮扶的久治县人民医院时的情景,曹文捷形容为“开荒”,手术的开展是零起步,非常不易。

“久治所需,嘉定所能”。从搭建临时手术室、临时手术床到改造手术供水、消毒;大到手术诊疗设备、相关药品、耗材,小到消毒棉球、洗手衣裤、手术衣、手术手套甚至手术拖鞋等物品,从无到有,嘉定医疗队一手包办,带着设备和物资上高原。每年出发前曹文捷都亲力亲为准备和落实。“条件虽艰苦简陋,但我们的业务培训、手术管理和术后宣教,一定要更严格细致,确保安全。”作为眼科主刀医生,曹文捷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与手术团队,就这样,坚持了八个年头,给近200名藏民及其家庭带去了光明与希望。

有位藏民,严重的白内障让她视力仅有光感,自称“从未真正看清楚自己的儿子”,嘉定医疗队的到来,给她“灰暗”的生活送来了光明。当曹文捷为她手术后揭开纱布的那一刻,她双手颤抖地抚摸着陪她看病的儿子,反复用藏语说道:“是嘉定医生让我看清了儿子的模样!”至今,曹文捷“久治光明行”的脚步依然在路上。今年的“久治之约”因疫情推迟,虽迟但到,即使风雪交加,依然义无反顾。

曹文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品格,在大上海保卫战中充分体现。“我是党员,这是我的职责所在。”在疫情最吃紧、最紧要的关头,他主动亮明党员身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紧急任务”“即刻出发”的采样队,曹文捷24小时随时待命,与病毒赛跑,与疫情抗衡,党性的光辉在战疫一线熠熠生辉。

 

来源:嘉定区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