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医护工作中,每天都发生着许许多多的动人故事:一次成功的抢救,一次艰苦的手术,乃至一句叮咛,一个微笑,落在患者眼里,都能化作无限的感动,如涓涓细流淌入患者心中。
近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嘉定医院(上海市嘉定区江桥医院)和嘉定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收到了来自患者的感谢。每一份感激,都似一片金黄的银杏叶,承载着一段段温暖而动人的故事。
风雨无阻,为空巢老人上门压疮换药
今年8月,薛阿婆因全身多处压力性损伤在嘉定区江桥医院住院治疗。已经八十几岁的薛阿婆(化名)不仅有脑梗中风病史,半年前还因为不慎摔跤导致右侧股骨颈骨折,常年卧床,两便失禁,身上慢慢地出现了多处皮肤发红、破溃,老人痛苦不堪。入院后医护团队为她积极清创、妥善换药、护理,创面肉芽生长良好。
眼看要出院,一个难题摆在了薛阿婆和她老伴儿面前,“我们老夫妻俩无儿无女,两个人都80多岁了,家又住在六楼,出行很不方便。我眼睛也不好,伤口又换不来,这可怎么办啊?”薛阿婆老伴儿的一番话让医护团队了解到老人的特殊情况和现实困难,护理团队主动承担起定期为薛阿婆上门换药的任务。
薛阿婆出院后的第三天,正值“贝碧嘉”台风登陆当日,护理团队的金丹丹和姜向阳两位护士顶风冒雨来到薛阿婆家,认真检查伤口情况,仔细为老人消毒伤口、更换敷料。处理完伤口后,金丹丹又详细关心询问了薛阿婆饮食、健康状态,详细跟两位老人讲解体位管理、饮食健康等注意事项。
图 | 护士团队不顾台风暴雨上门换药
图 | 认真评估伤口情况
图 | 针对性处理伤口
之后,护理团队的护士们又多次来到薛阿婆家中,精心护理薛阿婆的伤口,关心她的康复进展。在团队的精心照料下,薛阿婆压疮的破溃面越来越小,并最终逐渐愈合。伤口的愈合也让薛阿婆的精神状态日渐好转,笑容再次出现在脸上。
情暖似阳,“PICC维护门诊”的健康守护
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导管的维护,看似简单,但却蕴含着医护人员的无数心血。
“您来啦!”护士小夏带着暖阳般的笑意迎向前,她的老患者倪阿姨又准时前来了。还记得倪阿姨第一次来,神情紧张与不安,总是反复问小夏,“你们社区医院真的能做PICC维护吗?你们培训过吗?”
小夏开始准备维护工作,洗手、戴无菌手套、口罩和帽子,每一个动作都严谨而细致。接着,她轻轻揭开倪阿姨手臂上的旧敷料,仔细观察导管周围皮肤的情况,确认没有红肿、渗血或渗液,同时检查导管的位置是否固定良好。
在确认一切正常后,小夏给倪阿姨消毒、清洁导管表面、更换新的无菌敷料,手法娴熟。过程中,小夏还不忘与倪阿姨聊天,询问她的日常生活,用叙事护理的方法让倪阿姨感受到被重视和关心,慢慢缓解倪阿姨紧张的情绪。
维护工作完成后,小夏详细记录了导管的位置、固定情况、维护时间等信息,还向倪阿姨和她的家人交代了注意事项,如避免剧烈运动、保持伤口干燥等。她的话语中充满了关怀和叮嘱。
倪阿姨感慨地说:“你们的操作流程跟我在三级医院维护一模一样,本来每次去三级医院维护都要排好久队,我排队的时候就开始紧张,操作的时候更是紧张到出冷汗,到你们社区医院来不用排队,跟你唠唠家常也就没那么紧张了。”后来,倪阿姨就成了小夏的“常客”。
“多亏了你们的细心维护,真是太谢谢你们了!”。倪阿姨每次来,都不忘道谢,她说,虽然身体的疾患无法避免,但门口就有这样的维护门诊,还有一群这样暖心的医护人员,让她又一下子释然很多,发自心底的感谢。
金秋时节,医院收到的不仅仅是感谢,更是一份份沉甸甸的信任与肯定。每一位医护人员用他们的专业、耐心和爱心,编织成了一张温暖的网,为患者们驱散病痛的阴霾。而患者们的感恩之情,则如同秋日里最灿烂的阳光,照亮了医院的每一个角落,也温暖了每一位医护人员的心。
来源:江桥医院、嘉定镇街道社卫生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