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区中医医院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建立健全“党建+文明创建”机制,形成党建带创建,创建促党建的良好局面。日前,上海电视台人文纪实聚焦热点栏目走进嘉定区中医医院,探寻医院中医药事业发展中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从1951年到 2021年,嘉定区中医医院经过70年的不断探索与发展,目前已成为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医院是全国示范中医医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建设试点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2020年成功创建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现有员工 530 余名,年门急诊量逾百万,在中医越来越受到百姓欢迎的今天,让我们来领略一下嘉定区中医医院的风貌。
采访中,嘉定区中医医院党总支书记徐琴芳告诉记者,在嘉定区卫生健康工作党委的领导下,这几年,医院在党总支、各个支部以及全体职工共同努力下,扎实地开展了一些工作,获得了一些成效,党组织被评为嘉定区的先进基层党组织。2020年,医院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同时蝉联上海市文明单位十五连冠。
嘉定建县803年,中医历史源远流长,历史底蕴深厚,在县志中记载,明代有20余位名中医,清代增加到100余位,在此基础之上,为了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医药的传统文化,1951年,嘉定县城厢镇先后成立了三所联合诊所。1960年7月,联合诊所合并为城厢镇卫生院,1979年6月,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上海市郊首家县级中医院建成启用,此后,医院迅速发展壮大,很多患者慕名而来。
院长徐建德介绍说,医院的肛肠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重点专科,手术量居全市前列。特色科室针推科深受百姓信赖,其中一个特色治疗——小儿斜颈治疗,因其疗效显著吸引了江浙沪等地区患者。医院还有两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个是具有800多年历史的郑氏妇科,一个是陈氏儿科,许多抵抗力差的小孩,通过三个月的中医药调理,体质得到明显增强。中医离不开中药,中医药特色大部分都体现在中药方面。医院很多中医医生自己研制方剂,由中药房来加工,加工以后进行一个临床的应用。这些都是中医药在临床的一个有效的应用。
中医送温情,中药暖人心。多年来,嘉定区中医医院在中医临床和中药研发上取得了杰出的成果,他们没有忘记这是党和国家大力支持与鼓励的结果。 医院全体党员还组建了蒲公英志愿者队伍,参与全国文明单位创建、普及中医药文化开展各类义诊咨询活动,构建“有温度的医院”,受到百姓的一致好评。医院开设三个课堂,以提升党员党性修养为主题的《红色课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和家庭美德为主题的《特色课堂》;以锻炼职工个人素养为主的《人文课堂》,医院始终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承担社会责任,积极践行为人民服务。
2018年起,嘉定区中医医院与云南省楚雄州牟定县、南华县中医医院签署对口支援帮扶协议。每年派出医务人员到对口医院开展医疗帮扶,同时请进当地的医务人员到嘉定中医药医院来进修学习,共同促进两地中医药事业发展,共享优质的中医药资源造福当地百姓。
多年来,医院与嘉定电影院党建共建,每个月的9日免费为周边的老百姓放一场电影,在放电影之前给他们“健康加餐”,加半个小时的中医健康养生讲座,受到百姓欢迎。医院杏林讲师团,深入社区、街道、学校、还有我们老干部局、机关等单位去讲中医的这些养生理念,传播健康知识。至今,杏林讲师团建立10年,他们用责任和担当,积极传播中医药的理念,提高百姓的健康生活方式。
“疫”无情,人有情。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断了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医院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党和国家的号召下,医院362名志愿者集结抗“疫” ,奔赴武汉、隔离点、海关、疫苗接种点等抗疫第一线。
千百年来,未病先治,防患于未然,是我国传统医学的思想精髓,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作为总要求,嘉定区中医医院加大力度,开拓新思路,将传统医学与现代科学相结合,为百姓的健康美好生活提供动力。
文化育人、文化兴院。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嘉定区中医医院将持续以党建为引领,以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单位为新起点,以建设健康嘉定为使命,继续逐梦远航,谱写嘉定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新的篇章。
(区中医医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