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区卫生健康工作党委聚焦“顶天、强腰、立地”三个维度,围绕青年干部人才“政治三力”“八项本领”和“七种能力”建设目标,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厚植“五‘位’一体”人才培育土壤,实现干部人才多维正向赋能,推动“同圈、共育、互融”人才队伍一体化建设,助力提升健康嘉定建设能级和医院的高质量发展水平。
构建“顶天”工作体系,以党建引领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搭建医联党建同圈共融的人才培育平台
一是加快推动党建与业务有机融合。坚持“融合型党建”,深化卫生健康“领域党建”,依托“瑞金—嘉定”“仁济—嘉定”“市一—嘉定”等紧密型医联体平台,构建同心医联党建圈,依托市级党建资源优势和优质医疗资源,融合开展主题党日、人才培养、科普义诊等,有效推动组织体系共生、学科支部共建、人才成长共育、健康科创共孵、健康治理共促。先后开办全科骨干“瑞金”培训班、中山医院全科“精英”班,并与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共同开展嘉定公卫人才专项培养计划等,不断强化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的制度支撑和机制保障。
二是深入推动理论与实践创新转化。积极推动领域党建理论研究向卫生健康工作实践应用转化,《系统观念下医联党建圈融合共生的实践研究》在中国医院协会举办的中国医院文化大会上获评一等奖,《党建引领卫生安全韧性城市建设研究》等9项课题获得市级党建研究会立项,参与国家卫健委《加强新时代医院党的建设工作12讲》教材编写工作,2023年嘉定区通过竞争性评审成功获评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党建引领作用持续彰显。
抓好“强腰”中坚力量,抓牢“后继有人”根本大计,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干部队伍
一是加强年轻干部队伍系统规划,创新推动优质高效培养模式。健全完善“基层一线历练、关键岗位锻炼、多岗交流磨练”的培养模式,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在重要岗位挂职锻炼、高质量发展专班锤炼、上级医院跟班实训、赴边远地区支医帮扶等,让一批政治素质、专业素养“双过硬”的年轻干部人才在实践实战中汲取信仰力量、磨砺拔节成长。立足青年发展型城区建设,建立并完善“年轻干部培养联席会议制度”“挂职锻炼管理办法”“党建带团建工作指导意见”等,探索建立与医联体内三级医院协同的卫生管理(含党务)干部双向挂职培养计划,为青年成长成才搭建更为广阔的平台,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生态。
二是夯实基层卫生党校阵地,深化“五‘位’一体”办学理念。有效发挥基层卫生党校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以铸魂求是立稳首位、锤炼党性抬高站位、增智砺能多维定位、人民至上把握本位、考核评价科学立位等五“位”为一体的系统思维,不断深化基层卫生党校“周末党校”办学机制,通过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和岗位实践等途径,不断强化干部人才队伍政治意识、党性修养和履职能力。
三是打造青“Feng”系列项目,塑造干部人才成长品牌。针对尚未成熟、初露头角和高层次等不同类型人才,分类实施“青FENG”(青枫学堂、青锋讲坛、青峰擂台)系列项目,培塑差异化、多维度的人才培育品牌,让党性教育更加扎实、专业化能力培训更加精准、知识培训更加有效,加快锻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青年干部人才队伍,有效凝聚人才队伍思想和实践共识,筑牢人才发展成长根基。
打好“立地”支撑基础,贯彻“以基层为重点”的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关注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
一是关注“两支队伍”,补足农村和社区卫生人才短板。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和社区。加大基层、边远地区和紧缺专业人才培养扶持力度,是补足社区医疗卫生短板的关键。嘉定区自2012年起探索形成“3+2”助理全科医学教育模式,在全市、全国范围形成经验推广。结合调研走访和调查问卷实际情况,进一步优化政策空间,持续关注好“3+2”(助理全科医师)和“5+3”(全科医师)两支青年人才队伍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和能力建设。
二是注重“双培养”,全面拓展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培养平台。为确保人才干部职业发展“前景好”、关键时刻“用得上”,持续探索岗位胜任的全科医生培养体系,通过“双培养”机制(把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骨干),加强对全科医生的职业引导和能力锻炼,深度融合激励策略与管理机制,强基培苗,增能蓄能,打造出一批真正立足于嘉定、服务于嘉定的社区卫生人才,为乡村振兴、社区健康治理兜牢卫生健康服务网底。
三是坚持“鱼渔同授”,以卫生健康帮扶推动人才“双向奔赴”。结合云南、青海等地区居民健康需求,依托“同心·聚嘉”专家服务团,去年共派出组团式巡回医疗队6批次57名医务人员,开展手术及示教63例。同时,邀请德钦县、楚雄州等160余名医务人员、医院管理干部来沪进修,通过“传、帮、带”方式加强云南、青海三州九县健康帮扶工作,连续举办七期滇沪合作医院管理干部培训班,促进对口支援地区卫生健康人才事业发展,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落实乡村振兴行动贡献健康嘉定力量。
来源:嘉定区卫生健康工作党委